第372章 都市怪谈:血色水袖(第2页)
第二天一早,崔雪梅顶着黑眼圈去了图书馆。她查阅了民国时期的戏曲资料,试图找出戏服的来历。经过大半天搜寻,她在一本泛黄的旧杂志上发现了一则简短报道:
"民国十二年春,名伶柳梦梅于登台前自缢身亡,身着大红牡丹戏服,时年二十二岁。坊间传言其与某富家公子有染,被弃后羞愤自尽。"
杂志上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正是那件大红牡丹戏服。′精?武_晓′税_徃^ ¨埂.欣~醉,快/崔雪梅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她继续查找,在一本戏曲评论集中找到了更详细的记载:
"柳梦梅最拿手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角。其死前最后一次登台,演至'游园惊梦'一折时突然泣不成声,掩面奔下戏台,三日后被发现悬梁于寓所。据传其死后,那件大红戏服不翼而飞..."
崔雪梅合上书,心跳如鼓。她想起戏服内衬上的暗褐色污渍,那很可能是柳梦梅自缢时流下的血迹。她匆匆离开图书馆,决定去找昨天那个摊主问个清楚。
然而当她赶到旧货市场时,那个摊位空空如也,旁边的商贩说那个老头昨天下午就收摊走了,再没出现过。
夜幕再次降临,崔雪梅坐在客厅里,盯着放在茶几上的戏服。她考虑过把它扔掉,但作为民俗研究者,这件文物实在太过珍贵。她决定再观察一晚,如果还有异常就找专业人士处理。
午夜时分,崔雪梅正在书房整理资料,突然听到卧室传来一阵细微的戏曲唱腔。那声音时断时续,凄婉哀怨,唱的正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声音飘忽不定,时而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时而又仿佛就在耳边低语。崔雪梅的手开始发抖,钢笔在纸上洇出一团墨迹。她鼓起勇气,轻手轻脚地向卧室走去。
门虚掩着,唱腔从里面清晰地传出。崔雪梅从门缝中窥视,看到了令她血液凝固的一幕——
戏服悬浮在空中,水袖舒展,如同有人穿着它翩翩起舞。衣领处依然诡异地隆起,虽然没有头颅,但崔雪梅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正透过虚空注视着她。戏服旋转着,金线牡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内衬上的暗渍随着舞动若隐若现。
最恐怖的是,地面上散落着几张泛黄的纸,正是昨天消失的那张纸条的碎片,现在却多了许多内容,密密麻麻写满了"恨"字。
崔雪梅后退时不小心碰到了门,吱呀一声响,卧室内的舞动戛然而止。戏服缓缓转向门口,虽然没有脸,但她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怨毒情绪从那空荡荡的领口喷涌而出。
她转身就跑,冲进书房锁上门,颤抖着拨通了民俗学教授林教授的电话。电话那头,林教授听完她的描述后沉默良久,最后说:"那是典型的'执念附物',柳梦梅的怨气附着在她最珍爱的戏服上。你需要完成她的心愿,才能让她的灵魂安息。"
"可她有什么心愿?"崔雪梅声音发抖。
"找到那个负心人留下的什么东西,或者...完成她未尽的表演。"林教授建议她去找城东青云观的老道士,据说他擅长处理这类事情。
第二天一早,崔雪梅就带着戏服去了青云观。老道士年过七旬,须发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他只看了一眼戏服就摇头叹气:"好重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