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无痕 作品

第549章 失魂滩(第2页)

爷爷说这事他处理不了,得请更懂行的人。于是李家请来了八十多岁的王老太,她是方圆几十里最懂这些老规矩的人。

王老太佝偻着腰,满头银发。她看了看小翠,又问了问经过,点点头:“是了,被相中了。”

王老太吩咐准备三炷香、一碗糯米、七张黄纸,又让小翠的丈夫取来小翠的头发和指甲各少许。

天黑后,王老太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失魂滩边缘。她不让大家进滩,只在滩边摆开架势。

王老太点燃三炷香,插在地上,又撒糯米围成一个圈,自己站在圈中,开始念念有词。那词听不真切,像是某种古老的咒语。+优′品,小~说/枉, ~首`发?

念完咒,王老太将小翠的头发和指甲包在黄纸中烧了。纸灰却不散,打着旋儿往滩里飘去。

“跟着。”王老太简短地说,迈步跟着纸灰往滩里走。

我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跟了上去。那晚月光很亮,照得芦苇丛明明暗暗,风吹过时,芦苇摇曳如同鬼影幢幢。

纸灰在滩中一处低洼地打了个转,落定了。王

老太蹲下身,用手在地上摸索了一会儿,竟从泥土中挖出一个小小的、用芦苇编的人形玩偶。

那人形玩偶编得粗糙,却能看出是个女性形状,胸口处缠着几根头发——颜色和小翠的一模一样。

王老太脸色凝重,小心地将玩偶收入怀中,领着我们退出滩子。

回到李家,王老太将玩偶在小翠面前晃了晃,小翠忽然浑身颤抖,眼睛翻白。王老太迅速将玩偶凑到香火上点燃,那玩偶烧得极快,发出一股奇怪的焦糊味。

玩偶烧尽后,小翠长出一口气,眼神恢复了神采,看着围在身边的人,茫然地问:“怎么了这是?”

事后,王老太告诉村里人,失魂滩里有些残留的“灵”,会相中过路人的魂魄气息。它们没有恶意,只是本能地想要“完整”,所以会用自己的残片换走人的完整魂魄。

“那滩子底下,不知埋着多少老辈子的事。”王老太说,“早年间那是乱葬岗,饥荒年、战乱年,死了人都往那扔,没钱没工夫好好安葬,魂灵都不安生。”

这事之后,失魂滩更是成了禁地。村里人宁可多走三里地,也绝不靠近那片芦苇荡。

然而太平日子没过多久,村里又出事了,而且这次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堂妹小梅。

小梅那年十六,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她和几个同龄的姑娘打赌,谁敢在黄昏时去失魂滩边上走一遭,谁就是“女中豪杰”。

小梅为了逞强,真去了。不过她很鸡贼,没进滩子,就在边上转了转,掐了几根芦苇回来作证,心想不进去就没事。

可惜当晚小梅就发起高烧,胡话连篇。请了大夫来看,说是受了风寒,开了药却不见好。

第三天,小梅退了烧,人却变了。原本活泼开朗的姑娘,变得沉默寡言,眼神躲闪,偶尔看人时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最可怕的是,她开始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提到一些她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人和事。

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请来了王老太。

王老太看了看小梅,摇摇头:“这次更麻烦,不是丢魂,也不是换魂,是‘沾了东西’。”

王老太解释说,小梅这种情况,是路过时被滩里的“碎片”沾上了。那些残魂碎魄没有意识,只是本能地附着在过路人身上,像寄生虫一样。

“这东西不除,会慢慢蚕食小梅的魂魄,时间久了,人就真的没了。”王老太说。

救治的方法只有一个:进入失魂滩,找到“沾附”的源头,将其化解。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进入失魂滩深处。王老太带队,爷爷、我和二叔一行西人,在正午阳气最盛时进入滩中。

王老太手里拿着一个古旧的罗盘,却不是看方向,而是看罗盘指针的颤动。她说那叫“感灵盘”,能感应到魂魄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