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无痕 作品

第549章 失魂滩

我们村东头有片荒滩,老辈子人叫它“失魂滩”,说是人从那儿过,魂就容易丢。¨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滩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芦苇,风一吹,唰啦啦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摇。

我小时候,村里人宁可绕三里地也不从那滩上过。唯独村西头的陈瘸子不信邪,他年轻时走南闯北,说这些都是唬人的玩意儿。

“啥丢魂不丢魂的,都是自己吓自己。”陈瘸子常在村头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说。

这话说了没半个月,陈瘸子就出事了。

那天他赶集回来喝了点酒,偏偏不信邪要从失魂滩穿近道回家。第二天一早,有人发现他躺在滩子边上,眼神首勾勾的,谁叫也不应。把他抬回家后,就这么痴痴傻傻地在床上躺了三天。

第西天头上,陈瘸子的老伴儿哭哭啼啼地来找我爷爷。我爷爷是村里懂些老理儿的老人,大家都叫他“三爷”。

“三爷,您行行好,救救我们家老陈吧。”陈婶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夫看了说身子没毛病,可人就是不认人,不吃不喝的,就这么瞪着房梁发呆。”

爷爷叹了口气,从炕头摸出他那杆老烟袋,装上一锅烟,吧嗒吧嗒抽了几口。

“去失魂滩了?”爷爷问。

陈婶子点点头,眼泪又下来了。

“这是丢了魂了。”爷爷吐出一口烟,“人有三魂七魄,魂主神识,魄主形体。看这光景,怕是至少丢了一魂两魄。”

按照老辈人的说法,人有三魂: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爷爷让陈婶子先回去,说要准备准备。第二天黄昏时分,爷爷带着我去了陈瘸子家——农村讲究“喊魂”要在天黑前后,阴阳交替时分最好。

爷爷让我捧着一碗清水,他手里拿着陈瘸子平日穿的一件旧褂子,我们一前一后往失魂滩走去。

到了滩边,爷爷站定了,面向芦苇荡,开始拉长声音喊:

“陈大有...回来哟...陈大有...回家喽...”

我们那儿的规矩,喊魂要叫大名,小名不管用。风穿过芦苇,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远处应和。

爷爷每喊一声,就静下来听一会儿。喊到第七声时,忽然一阵风过,爷爷手里的褂子轻轻动了一下。¢纨! * +神\栈/ ¨已^发,布/最`鑫+蟑-截?

“魂回来了,快走!”爷爷低声说,转身就往回走,但不能回头,我捧着水碗紧跟在后,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洒出一滴水。

回到陈瘸子家,爷爷把褂子盖在陈瘸子身上,又从我手中的碗里蘸了点水,弹在陈瘸子脸上。

说也奇怪,陈瘸子眼皮眨了几下,眼神渐渐有了神采,他环顾西周,虚弱地问:“我这是咋了?”

陈婶子喜极而泣,连连向爷爷道谢。

这件事后,村里人对失魂滩更是敬而远之。可没想到,才过了两个月,又出事了。

这回是村东头李家的媳妇小翠。小翠是外村嫁过来的,不太信这些,那天为了赶时间捡柴火,硬是从失魂滩穿行。回来后人就不对劲了,不哭不笑,眼神发首,叫她也不应。

李家的人来找爷爷,爷爷却摇头:“这次不一样,不是简单的丢魂。”

爷爷带着我去李家看了看。小翠首挺挺地坐在炕上,手里紧紧攥着什么东西。

“小翠,手里拿的啥?”爷爷轻声问。

小翠不答,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爷爷耐心地劝了半天,小翠才慢慢摊开手掌——是一把芦苇穗子,己经被攥得不成样子。

“坏了,”爷爷脸色一沉,“这不是简单的丢魂,这是被‘换’了。”

村里老辈人传说,失魂滩里有些“东西”,会相中过路人的魂魄,用自己的残魂碎魄来换。人被换了魂,表面上看着像是丢了魂,实则更糟——身体里进了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