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拉拢(第2页)
“我出的考卷也没
有那么过分,这不就有个大才被筛出来了?()?()”
说明他的考卷很合理,非常实用。
这下就连始皇都好奇了,伸手取过那张卷子,查看到底是谁想出了解决方案。
只见车同轨题目下,是龙飞凤舞的一行大字——「天下一统可破」。
始皇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_[(.)]???+?+??()?()”
虽然对方没有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但对方显然已经接收到了扶苏出这道题目的本意。而且他给出了回应,告诉扶苏,我明白王上的意思。
始皇不由面露欣赏之色:
“此卷是何人做所?()?()”
扶苏指了指:
“这里有写姓名籍贯。()?()”
始皇定睛一看,顿时惊讶:
“竟是尉缭?”
扶苏也觉得很神奇:
“我听闻尉缭是阿父继位第十年时,才来秦国的。当时阿父驱逐了吕不韦,并决定重用他。如今距离那一年还有十三年,他怎么提前来了大秦?”
尉缭家中长辈在魏国担任过类似国尉的高官,后来尉缭自己也因为担任大秦国尉,因此以尉为氏,才称尉缭。
这个位面估计是因为相邦秦正的缘故,让他提前注意到了大秦,才会此时前来。
不过尉缭此人比较注重名分大义。
他的对外战争主张就是“挟义而战”,不能打不义的战争。
而且当年尉缭一开始死活不肯为秦王政效力,就是因为觉得秦王政治国严苛。若他一统六国,天下庶民没有好日子过。
还是后来秦王三番五次把逃跑的他抓回来,诚心挽留,他才终于归心的。
所以扶苏很怀疑尉缭在此时了相邦架空秦王的谣言,过来辅佐秦王对付“不义”的相邦的。
始皇听完儿子的分析,有些哭笑不得:
“说不准真是这般,毕竟他是先去写了你的卷子,不曾来拜访朕这个相邦。”
扶苏便使坏,让人现在就把尉缭请来。
他还对父亲说:
“阿父你同我一起见他,到时候他看见你也在,不知会是个什么反应。”
尉缭的设想里可能会有单独面见秦王,然后辅佐秦王收拢权利。如果乍然见到他想对付的相邦也在,一定会大吃一惊。
总是欺负李斯没意思,是时候换个人欺负了。
始皇:……你高兴就好。
不多时,尉缭入宫了。
他比太子政年长十余岁,如今看着也才二十出头。不过人虽年轻,却心怀大志、目光清正,并不会叫人轻视他。
见到殿中有三人坐着,其中两人明显是秦王和太子,另一人也不知是哪位臣子。
尉缭先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
“见过王上与太子,不知这位是?”
扶苏露出微笑:
“这是我大秦相邦。”
尉缭:……
尉缭很快调整状态,又补了一个拜见相邦的礼节,而后在扶苏的招
呼下不动声色地落座。
虽然情况超出了尉缭的预料()?(),
但他也没有因此就失态。毕竟他之前也没在卷子里提醒王上要防备相邦()?(),
王上接见他时自然不会刻意避开人。
尉缭决定先观望一番。
扶苏有些失望§()§[(.)]?§+?+?§()?(),
尉缭真不好玩。不像李斯()?(),
一欺负就会立刻给出反应,有趣得很。
算了,扶苏决定聊正事:
“阁下在答卷中曾言天下一统之事,而周朝乱世已经持续数百年。不知阁下如何觉得我大秦有再造乾坤的能力,敢写下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论?”
尉缭收敛心神作答:
“秦既已灭了周朝传承,又何必与在下说这种粉饰太平的虚言呢?”
现在天下各国的狼子野心早就摆在明面上了,根本没有装无辜的必要。
扶苏就笑了笑:
“那阁下缘何此时来投大秦?”
尉缭沉默了一下。
他总不能说他一开始只是想来看看秦国的君王和相邦到底什么情况,看完之后认为秦王并不像外界的传言那么软弱无能,而且秦王是位仁义之君,所以他有心投靠吧?
尉缭从试卷中看出了秦王的野心,又为秦王的能力蛰伏,最终下定决心在试卷上一展锋芒。
不过他没料到秦王似乎和相邦的关系还挺不错的,两人并没有争权的迹象。
尉缭到底没入官场,只在咸阳打探消息的话,难免陷入管中窥豹的窘境。如今看来,他之前分析出的局势都是错误的。
他也不和扶苏打哑谜了。
尉缭直接反问:
“相邦与王上莫非是一条心的?”
扶苏微笑颔首:
“不然呢?”
尉缭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他都知道秦王手段了得了,要是对方与相邦不和,也不该变成现在这般相邦独大的局面,而是会势均力敌才对。
哪怕做不到势均力敌,至少秦王不会被压得毫无反抗之力。可大秦朝堂上真就没什么秦王的势力,这很反常。
尉缭吃亏在经验不足上了,他还年轻,没当过官,不了解也正常。
始皇此时终于发了话:
“天下一统的时机尚且未到,大秦还需休养生息。恐要等到太子继位之后,才能发兵了。”
尉缭于是看向陪坐在一旁的太子政。
太子政虽年幼,气度却不凡。他抬眸看了尉缭一眼,身上已经有了始皇的一丝迫人气势。
可见从小耳濡目染还是很有用的。
尉缭赞叹道:
“太子殿下如此气魄,大秦未来可期也。”
这次见面,尉缭没在始皇身上看到什么“残暴”的迹象。又见秦王和太子都是明主之姿,自然死心塌地地选择了留下。
扶苏没能欺负到尉缭,只好把人丢去和李斯作伴。
他本来想等蒙毅大点给人封个客卿,如今不用等了。直接给尉缭封一个,想来李斯应该会很欢迎这个新同僚的。
李斯:并不!!!
李
斯警惕地看着这人:
“听闻阁下答出了王上设置的难题,不知在下可有幸一观?()?()”
他倒要看看这个家伙答得到底有多出色,能叫王上如此看重。
尉缭微妙地看了李斯一眼:
“某只答了六个字。?()?[(.)]14?+?+??()?()”
李斯刚要问是哪六个字,怎么六个字就能让王上刮目相看了。
但李斯到底不傻,忽然反应了过来。他惊讶地看了尉缭一眼,没料到这人居然也看透了大秦的野心。
其实六国里有称帝野心的君王不少,可野心和野心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国君的想法还是当个周天子,所以哪怕要称帝,他们也没想着彻底覆灭其他国家。
——昔年周朝取代商朝,也没完全把商朝的大部落都给取缔了。还给商王室封了诸侯,以此作为安抚。
所以他们王上和相邦是不一样的。
两人明显不准备留着那些诸侯国了,甚至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搞分封。能在这个时候就看出这一点的,明显不是一般人。
李斯收起了轻视的心:
“原来如此,阁下果然大才。()?()”
尉缭也明白过来,这位同僚和他一样看穿了秦王的野心。
于是尉缭也很客气地回礼:
“李兄过誉了。()?()”
好歹是未来能帮大秦四处贿赂高官的外交人才,尉缭的交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这人最擅长和别人打好关系,所以迅速缓解了彼此间的火药味。
尉缭显然是看出李斯的敌意了,主动说起自己的家学渊源。
他说他家中父辈以前都是在魏国做国尉的,他自己也更擅长军事上的事情。最近他在编纂一本兵书,以后大约会深耕军事。
国尉就是管武官升迁任免的,和国相是不同的两个方向。
李斯一听,哦,原来这人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啊,那没事了。
两人很快哥俩好起来。
扶苏再一次失望了:
“他们怎么没撕起来呢?”
怎么回事?他最近滑铁卢的次数有点多啊?尉缭这家伙也太滑不溜手了。
太子政也是头一次见阿苏吃瘪。
他忍不住多关注了尉缭一下,觉得这人果然很有本事。难怪阿苏说对方当初都逃跑了,仲父还要几次三番把人捉回来。
换成他,他也不能放任这样的人跑掉。
但太子政还要安抚阿苏:
“尉缭不好玩,你还是去玩李斯吧,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心情不虞。”
始皇听不下去了:
“你不能这么纵容他。”
再这样下去,这个位面的扶苏出生后,还不知道要被太子政纵容成什么样子。
太子政一脸无辜:
“我没有,仲父你放心,阿苏他有分寸的。”
始皇:“……你这一脸无辜的模样,又是跟扶苏学的吧?”
太子政心虚地移开了目光。
以前都是别人劝始皇不要太纵容太子,然后始皇狡辩说太子有分寸。始皇万万想不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