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大唐双龙传(乱世)(第2页)
太原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力主和精心策划下,于杨广死后不久便正式起兵。其战略清晰无比——直取关中,定鼎长安!
李世民展现出“英武果决,善纳贤才,深谙兵略”的绝世风采。他亲率精锐,一路势如破竹,沿途收编义军,招纳贤士,深得民心。关陇门阀的全力支持提供了坚实的兵源和物资保障。
短短几个月,李阀大军已突破黄河天险,兵临长安城下!这座象征意义巨大的帝都,陷落只在时间问题。李阀的崛起,光芒万丈,吸引了天下无数目光。
然而,这胜利却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压力。
为了占据道义制高点,减少阻力,李渊扶持了一位年幼的隋室宗亲(代王杨侑)为帝,自封唐王、大丞相,总揽朝政。此举虽暂时堵住了一些“乱臣贼子”的指责,但也带来了严重问题。
傀儡皇帝及其身边的旧隋势力(哪怕是被架空的)成为李渊父子必须小心应对的存在,任何激进的改革或扩张都可能被扣上“不臣”的帽子,消耗精力。
其他势力,尤其是王世充也挟持了越王杨侗和窦建德(以“仁义”自居),猛烈抨击李渊是奸雄,其占据长安的合法性并非无懈可击。
加上北方的突厥汗国(始毕可汗)在杨广死后,对中原的野心急剧膨胀。突厥强大的骑兵如同乌云般压在北境。始毕可汗视李阀为潜在的、需要打压的对手,而非恭顺的藩属。他不断派遣小股骑兵南下骚扰、掠夺,试探李阀的底线和实力。
突厥以“支持”李渊起兵为名,向李阀索要巨额的金银、布帛、粮食,甚至要求遣送宗室女子和亲!这极大地消耗了李阀本就不宽裕的财力物力。
李阀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富经验的将领(李世民),不得不长期部署在北部边境,时刻提防突厥的大规模入侵。这使得李阀在关中的统治基础尚不稳固(需要分兵弹压地方、剿灭流寇),更无力大规模向东、向南扩张,眼睁睁看着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势力在河南、河北、江淮坐大。
李世民展现出其“英武果决,善纳贤才,深谙兵略”的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屡建奇功,稳定内部,击退小股突厥骚扰和流寇。但他也深感掣肘:内有傀儡朝廷的制衡和物资匮乏,外有突厥重压,扩张乏力。
李阀虽占据长安,却如同被困在华丽牢笼中的猛虎,爪牙却被束缚。龙腾虎踞之势,被突厥这把悬顶利剑硬生生压制住了。
……………
长江之上,东溟巨舰破浪前行,巨大的船身切开浑浊的江水,犁出两道翻滚的白浪。
单美仙凭栏而立,江风拂动着她身上那件藕荷色云锦褙子的衣袂,领口与袖口处用银线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既显雍容又不失雅致。梳着典雅的高髻,只簪了一支通体碧绿的翡翠步摇,流苏在风中轻颤,映衬着她沉静如水的面容。
此刻,她右手五指正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冰冷的木栏,指尖的微凉仿佛透进了心底。那双惯常温婉的眸子凝视着北方烽烟隐约的天空,深处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思绪——公子那洞悉天机般的预言主干分毫未差:江南已成血肉磨盘,瓦岗崩塌,李密穷途,沈法兴引火烧身,杜伏威伺机而动……然而,李阀的处境却远超她最坏的预想!
突厥这把悬在北方的恐怖利刃,寒光凛冽,几乎要将那条被易华伟判为“最有王者气象”的潜龙拦腰斩断!傀儡皇帝的掣肘更是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李阀内部暗流汹涌,步履维艰。易华伟虽预见了“波折”,但这“波折”之凶险,近乎绝境!
“娘亲,”
单婉晶清脆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在她身侧响起。少女一身鹅黄撒花襦裙,腰系杏色丝绦,更显青春活泼。她顺着母亲的目光望向北方,蓝宝石般的眼眸里满是不解:“公子说李阀最有王者气象……可他们现在……”
后半句话咽了回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这样下去,真龙怕是要夭折在浅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