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64章 大西洋壁垒(第3页)

这使得德军的整个防御计划,失去了任何战略上的连贯性。

最终,德军的防御体系,因其内部的深度分裂,而土崩瓦解。两位元帅的战略构想,任何一个如果被彻底地执行,或许都能给盟军造成远比历史上更大的麻烦。但希特勒的优柔寡断和对权力的病态偏执,使得德军的应对,变得迟缓、混乱,且毫无效率。

这道指挥体系上的裂痕,远比大西洋壁垒上任何物理的缺口,都更加致命。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从防守的一方,转向进攻的一方。

咱们之前说过,在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巨头,已经达成了一致:1944年5月,盟军将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

但问题是,在哪儿登陆呢?

这个登陆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几乎直接关系到整个行动的成败。盟军的参谋们,列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

沙滩条件要好:必须是宽阔、平缓、沙质坚实的沙滩,能够支持重型的坦克、卡车和火炮上岸,不能是烂泥滩或者悬崖峭壁。

港口条件:附近必须有大型深水港,以便后续源源不断地卸载物资。如果没有,那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建造“人工港”的地方。当时盟军正在秘密研发一种匪夷所思的新东西——“马尔伯里人工港”,就是把一堆巨大的混凝土沉箱和浮动码头,直接从英国拖过海峡,在滩头现场拼装成一个深水码头。这就要求登陆点的海底地形和潮汐,相对平稳。

空军支援:登陆点必须在英国本土战斗机(如喷火、野马)的作战半径之内,以确保能够提供全天候的空中掩护,把德国空军死死地按在地上。

补给线距离:距离英国南部的港口不能太远,要能迅速地运送兵员和物资,但又不能太近,否则会完全暴露在德军的空中打击之下。

后续交通:登陆后,必须能方便地进入法国的公路网,便于装甲部队向内陆纵深发展,扩大战果。

基于这些复杂的条件,盟军的地图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候选地点:

选项一:加莱地区

优点:这是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地方,距离英国多佛尔港只有33公里。航程最短,补给最方便,空军支援也最给力。登陆后,可以最快速度地杀向比利时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缺点:优点太明显,以至于傻子都知道这里是最佳登陆点。所以,这里也恰恰是德军防御最强、兵力最集中的地方。整个地方被修得像个刺猬,硬往上冲,伤亡会惨重到无法想象。

选项二:布列塔尼半岛

优点:位于法国西部,拥有布雷斯特、洛里昂等好几个大型深水港。如果能拿下这里,盟军就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补给基地。

缺点:离英国太远了,超出了大多数战斗机的有效作战半径,无法提供持续的空中掩护。而且登陆后,部队会孤悬于敌后,容易被德军南北夹击。风险太大。

选项三:诺曼底

优点:它正好位于加莱和布列塔尼之间。航程不算最短,但也不算太远,战斗机刚好可以覆盖。滩头条件良好,潮汐也相对适中,非常适合建造“马尔伯里人工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德军在这里的防御强度,远比加莱地区要弱得多。

缺点:附近没有大型深水港(瑟堡港算一个,但防御严密),地形也比较复杂,有许多小树林和灌木篱墙,不利于装甲部队快速推进。

在1943年的夏天,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人员们,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无数次的反复推演、沙盘演练和情报比对。最终,他们逐步排除了前两个选项:

布列塔尼,太远,太冒险,否决。

加莱,太硬,伤亡太大,否决。

于是,剩下的那个“最不坏的选择”,就是诺曼底。

然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和庞大,原定于1944年5月的登陆计划,不得不向后推迟到了6月。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既然盟军已经选定了诺曼底,那么,为了确保登陆的成功,他们就必须要做一件事:不惜一切代价,让德国人相信,他们要去登陆的地方,是加莱。

他们必须导演一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宏大、最复杂的战略欺骗行动,把德军的主力,尤其是那些强大的装甲师,牢牢地吸引并钉死在加莱地区。

为什么是加莱?因为德国人打心眼儿里,就觉得盟军会去加莱。

从地理上看:它离英国最近,补给最方便。

从战略上看:从这里登陆,离德国本土最近。

从历史和思维定势上看:德国人自己在1940年,就是从这个方向突破的。在德国总参谋部那些严谨的军官看来,任何一个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会选择加莱。不走这里,才是不正常的。

盟军要做的,就是利用并无限放大德国人的这种思维定势。

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略欺骗行动,其指挥棒,自然就交到了比猴还精的英国人手上。咱们之前在讲西西里登陆时就说过,英国人当时仅凭一具尸体(“肉馅”行动),就成功地把德军的注意力,从西西里岛,骗到了希腊和撒丁岛。

那么这一次,面对着关系到整个战争结局的诺曼底登陆,英国人,又会想出什么样更加匪夷所思的、天马行空的办法,来把德国人,尤其是希特勒本人,骗得团团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