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91章 最后的挣扎(第3页)

接下来的几天,战斗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拉锯战。

德军就像一个大力士,掉进了齐腰深的泥潭里,浑身是劲却使不出来。党卫军“帝国”师,一天之内发起了9次冲锋,结果次次都被苏军的炮火给怼了回来。北面的第3装甲军,在雷区里艰难地挪动,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德军甚至投入了当时的高科技秘密武器——装备了红外夜视仪的“夜视豹”坦克,想在夜里偷袭。3月9日凌晨,靠着夜视仪,德军总算撕开了一个小口子,摸到了多瑙河的一条支流边。可还没等他们高兴,苏军“轰”的一声就把桥给炸了,德军的重型装备全被困在了河对岸,干瞪眼。

攻势迟迟没有进展,苏军那边压力也很大。3月9日晚上,托尔布欣元帅有点扛不住了,他打电话给莫斯科的斯大林,小心翼翼地问:“老板,要不……我把预备队投进去?或者,咱们稍微往后撤一点,缩短一下战线?”

电话那头的斯大林,用冰冷而坚决的语气拒绝了他:“一步也不许退!用你手上所有的人,给我死死地顶住!”斯大林看得很清楚,德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他还给托尔布欣画了个大饼:“等他们没劲儿了,我不但把预备队给你,还把压箱底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也调给你,让你打个漂亮的反击!”

有了最高领袖的保证,托尔布欣吃了定心丸,决心跟德国人死磕到底。

3月10日之后,天终于放晴了。但对德军来说,这反而是个坏消息。因为天一晴,苏联的飞机就来了。成群结队的伊尔-2强击机,像一群见了血的鲨鱼,对着地面上那些动弹不得的德军坦克,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到3月14日,德军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他们抓住难得的好天气,对河边的桥头堡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但苏军早有准备,桥梁被毁,后续部队上不来,天上的飞机还不停地扔炸弹。打了一整天,德军除了又死了一堆人,什么也没得到。

至此,历时十天的“春醒”攻势,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德军的精锐装甲师,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最好的地段也仅仅向前推进了30公里。士兵们精疲力竭,却连多瑙河的影子都没看到。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沃尔勒还不甘心,3月15日还在给希特勒写报告,说:“老板,咱们换个地方再冲一次?”希特勒居然还批准了。但命运,已经没有再给他们机会了。就在德军准备重整旗鼓的时候,苏军的反击铁拳,已经悄然举起。

1945年3月16日,天刚蒙蒙亮。正当德军还在地图上计划着怎么挪动部队时,他们突然发现,整个战线的苏军,都活了过来。

托尔布欣元帅的反击,开始了!这是斯大林亲自批准的“维也纳攻势”的序幕。

苏军的主攻点,选在了德军防线的结合部。这里守备的德军,是在之前战斗中被打残、还没来得及休整的党卫军“骷髅”师和“维京”师,两个师加起来只有63辆能动的坦克,简直就是个软柿子。

苏军为这次反击,准备了压倒性的力量。两大步兵集团军,近17万人,近4000门大炮。更要命的是,斯大林兑现了承诺,把王牌中的王牌——克拉夫琴科上将指挥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调了过来。这支部队拥有4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是专门用来撕裂敌人防线的铁拳。

3月16日中午,苏军炮火齐鸣,步兵和轻型自行火炮率先发起了冲锋。第一天,苏军进展并不顺利。但托尔布欣一点也不急,他知道,德军的主力已经是强弩之末。

果然,德军的指挥系统立刻陷入了混乱。沃尔勒如梦初醒,赶紧命令正在南线的党卫军装甲军掉头北上增援。但为时已晚,这一连串的调动,因为泥泞的道路和燃料的短缺,根本无法及时到位。德军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巨人,被人打了一拳,想还手却发现手脚不听使唤。

3月18日晚,苏军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终于赶到战场。第二天拂晓,大批t-34坦克如钢铁洪流般,分两路直插德军后方,目标明确:切断德军的退路,把还陷在泥潭里的德军主力,包个大饺子!

苏军的反攻势不可挡。3月21日,苏军攻占了战略要地塞克什白堡。这一下,德军“春醒”攻势的主力——党卫军第1和第2装甲军,彻底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恐慌瞬间蔓延。德军指挥官唯一的念头就是:跑!

他们沿着一条仅有3公里宽的狭窄走廊,仓皇向西撤退,沿途丢弃了大量的重型装备。苏军则在后面穷追猛打,撤退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党卫军一名参谋赖泽尔,后来心有余悸地描述了那天的惨状:“整条公路变成了地狱……苏军坦克从两边的树林里冲出来,对着我们的车辆疯狂开火。”德军的坦克、卡车、半履带车,一辆接一辆地被击中,变成一团团燃烧的火炬。“整场伏击只持续了15分钟,”赖泽尔回忆道,他的战斗群就损失了7辆坦克和数辆装甲车,狼狈不堪。

这,仅仅是德军全线溃退的一个缩影。许多德国士兵宁可炸掉自己没油没弹的坦克,徒步穿过森林逃命,也不愿坐在钢铁棺材里等死。

3月22日,德军的装甲部队开始全面崩溃。十个参战的装甲师,此刻已不成建制,败兵像潮水一样涌向奥地利边境。3月23日晚,眼看大势已去,希特勒被迫下令,终止“春醒”行动。

至此,德军在东线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以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告终。

“春醒”行动,是希特勒穷途末路下的一场疯狂豪赌。他赌匈牙利的石油,赌斯大林的“理智”,结果输得一败涂地。

战役中,德军伤亡惨重。截至3月16日,就有超过3万人伤亡。而在后半段的溃退中,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第6装甲集团军元气大伤,许多王牌师打得只剩下几辆坦克,彻底沦为了“空架子”。可以说,希特勒用第三帝国最后的装甲精锐,在巴拉顿湖的泥潭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坟墓。

当希特勒得知他最心爱的党卫军王牌师,居然也擅自后撤时,他气得在指挥部里大发雷霆。他下了一道极具侮辱性的命令:把第6装甲集团军所有官兵制服袖口上的荣誉袖章,统统撕下来!这些袖章上,绣着“阿道夫·希特勒”、“帝国”等荣耀的名字,是这些部队的灵魂。

不过,集团军司令迪特里希,并没有把这个耻辱的命令传达下去。他手下的士兵刚刚经历惨败,伤亡惨重,他实在不忍心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据说,迪特里希私下里愤怒地对朋友说:“让那些坐在柏林沙发上的家伙,自己来前线打打看吧!”

回望这场战役,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绝望中的赌博”,苏联则将其作为一次伟大的防御胜利来庆祝。而对于历史而言,巴拉顿湖畔那震天的炮火,不过是第三帝国回光返照时的最后一声哀鸣。

“春醒”没有带来觉醒,反而孕育了覆灭。德国最后的进攻,最终沦为了一曲绝唱。

随着纳粹德国春醒行动宣告破产,苏军攻势却并没有停止,雅尔塔会议上对于地盘的划分其实并不明确,对于苏军来说晚一天进攻,就少一分的地盘,此时的苏军来不及休息,立刻往奥地利推进,目标直指维也纳,那苏军将如何解放维也纳,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