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春醒未醒(第2页)
苏军的先头战斗部队,纪律还算严明。但随后开进城里的后方部队,却在城市里掀起了一场持续数周的暴力狂潮。抢劫、谋杀,以及大规模的强奸事件层出不穷。那段时期的野蛮和混乱,被一些历史学家比作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
这种暴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对德军在苏联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疯狂报复,有苏联官方长期以来充满仇恨的对德宣传的煽动,更有战争末期,部分军队纪律彻底崩溃的现实。
维也纳的经历,就像一个微缩模型,预演了整个战后东欧的命运。它展示了三种力量的交织:一个正在灭亡的纳粹帝国,还在徒劳地发出毁灭一切的指令;一股追求民族独立的本土抵抗力量(拉德茨基行动),虽然英勇却最终失败;以及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它一面扮演着“解放者”的角色,一面又对任何不受它控制的政治力量(比如索科尔的组织)高度警惕,并最终扶植起一个亲苏的临时政府。
这种既“解放”又“占领”,既扶植又镇压的矛盾行为,为未来几十年笼罩东欧的冷战格局,写下了最早的注脚。
就在维也纳的街头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时候,几百公里外的柏林,帝国总理府地下的元首地堡里,一场更为怪诞的戏剧,正在上演。在这里,军事上的崩溃,被扭曲成了一场神秘主义的狂欢,现实被幻想彻底取代。
人啊,往往就是这样——在最迷茫、最绝望、最无力的时刻,总需要找个精神支点,一个能让自己“相信还没到终点”的心理寄托。有人求神拜佛,有人念叨“上帝保佑”,哪怕只是自我安慰,也能撑过黑夜的漫长。而希特勒,也不例外。
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德意志帝国四面楚歌,盟军节节逼近,曾不可一世的“元首”早已不是那个站在凯旋门前发表演说、让无数民众热泪盈眶的铁腕独裁者了。他的战场命令越来越脱离现实,将领们频频顶撞,他却反复强调“只要意志够坚定,一切都能逆转”。但他内心早已动摇——他不敢承认失败,但他也找不到胜利的出路。
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迷上了“星星”——不是天文,而是星相学。没错,一个曾经信奉“理性”“科学”“优胜劣汰”的纳粹头子,开始向宇宙的玄学力量寻求答案。他开始频繁召见宫廷式的占星师和“命理顾问”,研究自己的星盘,翻看战局对应的天象,甚至调整军事会议时间以“配合星辰运行”。
据贴身人员回忆,他在地堡中时常喃喃自语,“命运总会眷顾德意志”“现在是土星与火星相刑,这一切都只是过渡”。他坚信自己不会失败,因为星象尚未否定他。他仿佛又成了那个1919年在维也纳街头漂泊、用神秘主义填补人生空洞的愤怒青年,只不过,这一次,他要用“星星”来证明自己还有未来。
戈培尔这个马屁精那真是相当有眼光,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时候的希特勒最需要什么!194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戈培尔拿来了希特勒最爱读的一本书——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写的《腓特烈大帝传》。戈培尔声情并茂地为元首朗读了其中最富戏剧性的一章: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被俄奥联军打得山穷水尽,几乎准备服毒自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死对头、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突然驾崩了!俄国随即退出战争,普鲁士奇迹般地得救。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戈培尔用他那极具煽动性的语调,向希特勒暗示,历史将会重演,一个类似的奇迹,注定会拯救第三帝国。据说,希特勒听完,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很快又被“科学”的占星术给“证实”了。戈培尔,这位曾经把占星术当作工具来愚弄民众的宣传大师,此刻自己也成了这些东西最虔诚的信徒。他命人从希姆莱的秘密档案库里,找来了两份占星图,一份是希特勒本人的,一份是1918年为魏玛共和国绘制的。经过“大师”解读,这两份星盘精准地“预言”了战争爆发、德军胜利、以及1941年后的失败。但最关键的是,它们都“预言”:在1945年4月的下半月,德国将迎来命运的转折,并取得最终胜利!
这些荒诞不经的“证据”,被郑重地呈现在希特勒面前,作为“天命所归”的铁证。当一个政权开始靠算命来决定国策时,那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就在地堡里这群人翘首以盼,等着奇迹发生的时候,一个消息,真的传来了。
1945年4月12日深夜,宣传部收到了路透社的电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
地堡里瞬间炸开了锅!这,不就是他们日思夜盼的“奇迹”吗?!
戈培尔的反应近乎癫狂。据他的秘书回忆,他当时“欣喜若狂”,立刻命令手下:“快!拿出我们最好的香槟来!”然后,他抓起电话,接通了元首地堡。
“我的元首,我恭喜您!”戈培尔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颤抖,“罗斯福死了!星象上写着,四月的下半月将是我们的转折点。今天是4月13日,星期五。这就是转折点!”
1945年4月12日,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佐治亚州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罗斯福无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巨人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带领美国走出了大萧条,打赢了世界大战。可以说,他用自己“打破规则”的方式,为美国和世界塑造了新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