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95章 坚硬的下腹部(第3页)

1944年夏末,盟军发起了旨在突破哥特防线的大规模攻势——“橄榄行动”。这又是一次钳形攻势,计划让英军在东海岸先打,吸引德军主力,然后美军再从兵力薄弱的中间地带突破。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东线的英军(主力是加拿大、希腊、新西兰和英印部队)在里米尼陷入了极其残酷的消耗战,战斗的惨烈程度堪比卡西诺。经过近一个月的血战,才拿下一座废墟。

西侧,克拉克的美军倒是成功地在防线中心撕开了一道口子。然而,就在盟军以为即将冲入开阔的波河谷地,可以开着坦克兜风的时候,老天爷再次站到了德国人一边。

意大利的秋雨季节,提前到来了。

连绵不绝的暴雨,把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汪洋。河水暴涨,道路被冲毁,盟军的坦克和卡车再次集体趴窝,动弹不得。攻势,被迫停滞。凯塞林又一次靠着恶劣天气,稳住了防线,成功地把战争拖入了又一个绝望的冬天。

1944年到1945年的冬天,对意大利前线的盟军士兵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战争退化成了一战式的堑壕对峙。士兵们蜷缩在冰冷潮湿的散兵坑里,忍受着无休止的炮击和狙击。

这个时期的士兵日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疲惫、恐惧和绝望。

“当又一个朋友在身边倒下时,我内心只剩下空虚、疲惫和对战争的一切的憎恨。”

“每当德军88炮那该死的呼啸声传来,我都会开始新一轮的祈祷,祈祷这次不是冲着我来的。”

“为了躲炮弹,我不得不跳进一个齐腰深的积水沟渠里,那水冰冷刺骨,我感觉自己快死了。”

凯塞林的消耗战策略,不仅是在消耗盟军的弹药,更是在摧毁他们的战斗意志。残酷的战斗、恶劣的环境,再加上身处一个被全世界遗忘的战场,这一切都对士兵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盟军的士气降到了冰点,逃兵数量急剧增加。对许多士兵来说,活到春天,成了唯一的奢望。

1945年的春天终于来了。随着天气转好,盟军积蓄了最后的力量,准备发动总攻,代号“葡萄弹行动”。目标很明确:彻底砸烂亚平宁山脉的德军防线,冲进波河谷地,把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全部包了饺子。

在这场最后的战役中,又一支“特种部队”扮演了先锋的角色——美国第10山地师。这支部队的兵源很奇特,全是滑雪运动员、登山家和户外探险爱好者,在科罗拉多的高海拔雪山里接受过专门训练。早在2月份,他们就上演了一场军事奇迹:在夜色的掩护下,士兵们徒手攀上了德军认为“猴子都上不去”的里瓦山脊悬崖,突袭了毫无防备的德军阵地,为总攻拿下了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4月9日,总攻正式开始。在盟军遮天蔽日的空军和炮火支援下,英军率先突破了东部的防线。西线,由第10山地师领衔的美军,也终于冲出了亚平宁山区的最后一道屏障。4月21日,盟军解放了博洛尼亚。

德军的防线至此全线崩溃,撤退演变成了大溃败。盟军各路纵队像赛跑一样向北猛追。在意大利持续了近两年的德国防线,终于土崩瓦解。

就在前线炮火连天的时候,一场决定战争结局的秘密外交,正在中立国瑞士悄悄进行。这场代号“日出行动”的秘密谈判,主角是两个人。

一个是驻意大利的最高党卫军将领,卡尔·沃尔夫。这家伙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高官,眼看德国要完蛋,急着给自己找条后路,想通过投降换取战后的豁免。

另一个,是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的前身)在瑞士的头头,艾伦·杜勒斯。杜勒斯想得更远:他一方面想避免德国人撤退时把意大利北部的工业设施全炸了,但更重要的,他极度担心由共产党领导的意大利游击队,会在权力真空中崛起,控制整个意大利北部。

于是,一个纳粹将军和一个美国间谍头子,在“反共”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谈判过程一波三折。斯大林得知美德之间有小动作后,气得差点掀桌子,指责西方盟国要背着他跟德国单独媾和,一度引发了严重的外交危机。

但最终,还是前线的军事崩溃,决定了一切。德军新任总司令维廷霍夫将军,在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传来后,授权沃尔夫继续谈判。

1945年4月29日,在意大利的卡塞塔王宫,德军代表正式签署了投降协议,规定所有在意大利的德军于5月2日中午12点无条件投降。近一百万德军放下了武器。这是二战中,德国第一支主力集团军群的投降。

这场秘密谈判的背后,已经清晰地浮现出即将到来的冷战的阴影。战争的最后,大家打的已经不光是纳粹了,更是为了战后的世界格局,在牌桌上抢位置。

在盟军和游击队摧枯拉朽的攻势中,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故事,也迎来了它最血腥、最讽刺的结局。

自打1943年被德国人救出来后,墨索里尼就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一个叫“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傀儡政权,俗称“萨洛共和国”。这时的他,就是希特勒手里的一个提线木偶,早已没了任何实权。这个傀儡政权充满了恐怖和暴力,残酷镇压游击队,还积极帮德国人抓犹太人,在意大利北部引发了一场残酷的内战。

1945年4月下旬,德军防线一崩,墨索里尼的末日就到了。4月25日,他抛弃了最后的追随者,从米兰开溜,想逃到中立国瑞士去。为了掩人耳目,他穿上一件德国空军的大衣和钢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德国兵,混进了一支撤退的德军车队里。

4月27日,这支车队在科莫湖边的小镇栋戈,被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拦下检查。一个眼尖的游击队员,一眼就认出了藏在卡车里、瑟瑟发抖的墨索里尼。他和他的情妇克拉拉·贝塔奇,当场被捕。

第二天,也就是4月28日下午,一位代号“瓦莱里奥上校”的共产党指挥官,带着处决令赶到。墨索里尼和贝塔奇被带到附近一个村庄的别墅墙外。据称,墨索里尼在枪响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绝望的“不!不!”。而他的情妇贝塔奇,本来不是处决目标,但在最后一刻,她扑到墨索里尼身上,想为他挡子弹,结果两人一同被冲锋枪的子弹打成了筛子。

他们的尸体,被运回了米兰,扔在了洛雷托广场上——几个月前,法西斯分子就在这里,公开吊死了15名游击队员。

消息传开,愤怒的米兰市民蜂拥而至,对着独裁者的尸体拳打脚踢、吐口水,甚至开枪泄愤。最终,墨索里尼、贝塔奇和其他几个法西斯头目的尸体,被倒挂在广场一个加油站的顶梁上,公开示众。

墨索里尼的结局,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意大利人自己的清算。盟军压根没插手。这不仅是意大利战役的结束,更是意大利内战的高潮。它象征着意大利人民对长达二十年法西斯统治的一次彻底、暴力和残酷的拒绝。在这血腥的一幕中,一个时代结束了。

随着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相继陨落,轴心国里,就剩下最后一个头铁的——日本了。此时的日本本土,天天被美国的b-29当成烧烤架;在大海上,随着联合舰队的覆灭,美国人也学起了德国人的狼群战术,只不过他们的“狼”是潜艇和飞机,目的只有一个:锁死日本的生命线,不放过任何一艘商船,把这个岛国活活饿死。

下一回开始,我们把镜头彻底转向太平洋战场,去看看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是如何在烈火与核爆中,最终走向覆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