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96章 绞杀日本

上一回咱们说到,在欧洲,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化作了一缕青烟,墨索里尼的尸身在米兰的广场上随风摇曳。但法西斯轴心国里,还有个头最铁的——日本,还在太平洋的另一头负隅顽抗。自从美军在1944年夏天拿下了塞班岛,战局就发生了质变。这个小小的岛屿,成了插在日本心脏上的一把尖刀。美军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b-29“超级空中堡垒”,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直飞日本本土的机场。与此同时,在深邃的太平洋海底,美国的“沉默舰队”也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用看不见的绞索,彻底勒死这个岛国。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美国是如何用“火”与“铁”这双重奏,把号称“一亿玉碎”的日本,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

1944年11月24日,马里亚纳群岛的机场上,111架银光闪闪的b-29轰炸机,如同史前巨兽般依次升空。它们的机腹里,装满了高爆炸弹;它们的目标,是东京郊外的中岛飞机公司的发动机制造厂。按照美军在欧洲战场的经验,这应该是一次干净利落的“外科手术”,一刀下去,就能切断日本的战争动脉。

然而,当这群“银色巨兽”爬升到9000米以上的高空时,他们碰上了一个比德国战斗机难缠一百倍的对手——老天爷。

具体来说,是喷射气流,也就是我们今天坐飞机时常说的高速急流。这玩意儿在当时对飞行员来说,简直就是个幽灵。一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无形狂风,像一只巨大的手,粗暴地撕扯着轰炸机编队。飞机在天上被吹得东倒西歪,投弹手从诺顿瞄准镜里看下去,地面目标像按了快进键一样飞速掠过,根本没法瞄准。更坑爹的是,日本上空常年被厚厚的云层笼罩,飞了半天,连目标长啥样都看不见。

这次被寄予厚望的首轮空袭,结果惨不忍睹。111架飞机里,只有二十几架把炸弹扔到了主目标附近,剩下的要么炸了旁边的居民区,要么干脆把炸弹扔进了大海。造成的工业损失,微乎其微。

接下来的几个月,情况毫无好转。美军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空袭,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被老天爷教做人。b-29的损失率居高不下,而战果寥寥。

当然,日本人也不是站着挨打。他们的战斗机在高空性能不行,很难追上b-29,但他们有自己的“土办法”。有些飞行员会开着飞机,直接撞向b-29,玩起了“神风”特攻。地面上的高射炮虽然大部分够不着,但最大口径的五式15公分高射炮偶尔也能蒙中几发。日本人甚至还玩起了夜间偷袭,派飞机去炸美军在马里亚纳的机场,也取得了一些战果。

这些战报传回华盛顿,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的脸都绿了。b-29项目,是美国战争史上最烧钱的武器计划,比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花的钱还多。现在,这些“金疙瘩”在天上丢人现眼,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让前线的指挥官们如坐针毡。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战术,否则,这些昂贵的“银色巨兽”,就要成为二战最大的笑柄了。

1945年1月,一个狠人来到了马里亚纳群岛。他就是柯蒂斯·李梅少将。

李梅这人,堪称传奇。他身材魁梧,不苟言笑,嘴里永远叼着根雪茄,看人的眼神像冰块一样冷。在欧洲战场,他就是以铁腕和战术创新闻名的。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他:“他是我见过最优秀的战地指挥官。但他极其好斗,许多人认为他很残忍。”阿诺德将军把他调来,话说的很明白:要么你扭转战局,要么就跟你的前任一样,卷铺盖滚蛋。

李梅上任后,迅速评估了战况,得出了一个简单而残酷的结论:在变幻莫测的高空,对日本搞精确轰炸,就是一条死路。再这么玩下去,纯属拿昂贵的飞机和飞行员的命去填无底洞。

他需要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玩法。

李梅和他的参谋们,把目光从工厂,转向了日本的城市本身。情报部门的研究报告让他眼前一亮:日本的城市,跟欧洲的石头城完全不同,它们是“木头和纸做的城市”。更要命的是,日本的战争工业,很多都不是集中在大工厂里,而是分散在成千上万个家庭小作坊里,这些小作坊就藏在密集的居民区中。

这些城市,根本就是一个个巨大的、易燃的火柴盒。

一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计划,在李梅的脑中成形。他决定,彻底抛弃白天高空精确轰炸,转而采用夜间、低空、大规模燃烧弹攻击!

这个计划,每一个细节都堪称一场豪赌:

夜间出击:避开日本防空力量最强的白天。

低空飞行:飞行高度从9000米,骤降到1500米!这可以完全避开喷射气流,还能省油多带炸弹。

拆除武器:为了装更多的燃烧弹,李梅下令拆掉b-29上除了尾炮以外的所有机枪和弹药!他赌日本的夜间战斗机不行,这简直是拿机组人员的命在赌。

使用燃烧弹:把高爆炸弹,全部换成69集束燃烧弹。这玩意儿落地后会喷出粘稠的、一千多度的凝固汽油,专门用来点燃木头房子。

单机投弹:不搞密集编队了,一架一架地飞进去扔,像流水线一样,火力覆盖更广,还能避免在低空撞上。

当李梅向下属宣布这个计划时,整个简报室里鸦雀无声。飞行员们都懵了,这跟他们之前受过的所有训练都背道而驰。李梅用他一贯冷酷的语气说:

“我们正在和日本交战。你是想杀死日本人,还是想让美国人被杀?”

这个决定,意味着战争哲学的彻底转变。美军不再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而是对城市本身进行无差别摧毁,以彻底摧毁日本的工业潜力和抵抗意志。李梅自己也承认,如果美国输了战争,他肯定会因为这个决定被当成战犯送上法庭。但在此刻,他坚信,这是结束战争、拯救更多美国人生命的唯一途径。

1945年3月9日下午,李梅的世纪豪赌开始了。超过300架b-29轰炸机,以50秒的间隔,一架接一架地起飞,组成一条飞向东京的银色洪流。行动代号:“会议室行动”。

东京时间3月10日零点刚过,两架导航机率先抵达,在东京最贫穷、最密集的下町工人居住区上空,投下燃烧弹,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燃烧的十字,作为后续机群的投弹坐标。

紧接着,主力机群如约而至。在1500米的低空,b-29一架接一架,将成千上万枚69燃烧弹倾泻而下。这些小炸弹像一场致命的金属雨,砸穿了单薄的木屋屋顶。几秒钟后,延迟引信触发,每枚炸弹都喷射出超过1000摄氏度的凝固汽油火流。

瞬间,人间地狱降临了。

无数个小火点,在几分钟内就连成一片,火借风势,迅速演变成一场无法控制的巨大火灾——一场真正的“火风暴”。火焰吞噬了氧气,产生了时速堪比飓风的灼热气流,把燃烧的木板、榻榻米,甚至人的残骸都卷上了天。火焰的热量高到让东京的运河都沸腾了。无数人跳进水里求生,结果要么被活活煮死,要么因缺氧而窒息。

对于地面上的平民来说,这是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作家早乙女胜元当时只有12岁,他后来回忆道,空气中充满了烧焦的肉味,人们的衣服从脚下开始燃烧,将他们变成一个个奔跑的火炬。母亲们背上的婴儿在襁褓中被活活烧死。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焚化炉。

空中的景象同样令人震撼。后到达的b-29机组人员在数十公里外就能看到东京上空冲天的火光。当他们飞临城市上空时,强烈的热气流使得飞机剧烈颠簸,仿佛在惊涛骇浪中航行。机舱里充满了尸体燃烧的恶臭,一些飞行员不得不戴上氧气面罩才能忍受。空袭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当最后一架b-29离开时,东京东部超过41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化为一片焦土。

日本的防空系统在这次低空夜袭面前几乎完全失灵。夜间战斗机缺乏有效的雷达引导,无法与高射炮协同作战,在黑暗中难以发现和攻击低空飞行的b-29。整场空袭,美军仅损失了14架飞机,其中一些还是因为机械故障或在海上迫降,日军战果寥寥。

3月10日清晨,幸存的b-29陆续返回马里亚纳基地。它们的银色机身被熏得漆黑,沾满了东京燃烧后飘散的灰烬——被机组人员称为“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