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绞杀日本(第3页)
恩赖特艇长的经历颇为曲折。他并非潜艇部队的“王牌”。在此前的战争中,他曾因一次错失攻击日本舰队的机会而被认为不够积极果敢,甚至一度被解除了指挥权。这次指挥“射水鱼号”,是他重获信任、证明自己的第二次机会。然而,时至1944年末,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已被摧毁得七七八八,值得攻击的大型目标越来越少。“射水鱼号”在海上游弋了数周,一无所获,艇上的气氛也日渐沉闷。
1944年11月28日晚,当“射水鱼号”在东京湾以南约160英里的海域巡逻时,命运之神悄然降临。雷达兵突然报告,在远处发现了一个信号。起初,恩赖特以为这只是一艘小船或一艘油轮。但随着距离的拉近,了望手在夜色中看到了一个庞大的轮廓,它被三艘驱逐舰护航着。通过对目标的观察和测算,恩赖特的心跳开始加速——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这是一艘巨大的、全新的航空母舰。
恩赖特并不知道他看到的是什么。当时,盟军情报部门对“信浓号”的存在一无所知,它的建造过程被日军严格保密。恩赖特在他的识别手册上找不到任何与之匹配的舰船。但他知道,他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目标,一个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目标。他立即下令:“全速追击!”一场经典的猎杀与被猎杀的大戏,在漆黑的太平洋上拉开了帷幕。
“射水鱼号”的追击过程充满了紧张与艰辛。恩赖特将潜艇浮在水面,命令四台柴油机以最大功率运转,在波涛中颠簸着,拼命追赶着远方的庞大舰队。然而,对方的速度非常快,保持在20节左右的高速。“射水鱼号”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只能勉强跟上,甚至一度被慢慢拉开距离。恩赖特在指挥塔里焦急地注视着雷达屏幕,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向珍珠港的潜艇司令部发去了一封简短而着名的电报:“正在追击一艘大型航母。”。
此时,视角切换到“信浓号”的舰桥上。舰长阿部俊雄大佐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但他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首先,他过于自信。他深信“信浓号”继承自“大和级”的坚固船体和高航速,足以抵御任何潜艇的威胁。其次,他的威胁判断出现了偏差。他更担心的是来自天上的b-29轰炸机,而不是水下的潜艇。因此,他选择在夜间高速航行,认为这样可以甩开潜艇。
最致命的错误在于,阿部俊雄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美军的“狼群”,而“射水鱼号”只是引诱他暴露位置的诱饵。他不知道,在方圆数百英里的海域内,只有“射水鱼号”这一艘孤独的猎手。基于这个错误的判断,他下令“信浓号”执行标准的“之”字形反潜机动航线。
这个决定,对于在后方苦苦追赶的恩赖特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之”字形航线虽然可以迷惑潜艇,但会大大降低舰队的平均前进速度。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射水鱼号”抄近道的机会。恩赖特冷静地计算着对方的航线规律,指挥潜艇沿着一条直线基准航线航行,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追逐持续了六个小时。凌晨3点左右,机会终于来了。正当恩赖特以为自己即将失去目标时,“信浓号”做了一次幅度极大的转向——它向左转了30度,几乎是横着身子,将自己巨大的右舷侧面,完美地暴露在了“射水鱼号”的面前。
那一刻,恩赖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遥不可及的猎物,突然以最理想的姿态,自己送上了门。他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完美的攻击阵位上,距离目标仅1400码(约1280米),目标角度90度。他迅速下令潜艇下潜至攻击深度。在潜望镜中,那艘巨大的航母像一座移动的山,填满了整个视野。恩赖特后来回忆道,他当时对副长说:“我敢打赌,那座岛屿正以20节的速度移动。”
在“射水鱼号”冰冷而安静的鱼雷舱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鱼雷数据计算机的操作员反复核对着射击诸元:目标航向、速度、距离。恩赖特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凭直觉的决定。他判断,如此巨大的舰船,其重心可能很高,为了确保能造成最大的破坏,他命令将鱼雷的航行深度设定得比常规攻击更浅,只有10英尺(约3米)。他希望鱼雷能击中船体水线附近较为薄弱的上部结构,从而导致船体不稳。
东京时间1944年11月29日凌晨3点16分,“射水鱼号”的艇首鱼雷管打开,恩赖特下达了发射命令。六枚鱼雷,伴随着压缩空气的嘶吼声,如离弦之箭,冲向了毫无防备的庞然大物。
在“信浓号”上,了望哨发现了鱼雷的航迹,凄厉的警报声响起,但一切都太晚了。在短短一分钟内,四枚鱼雷准确地命中了“信浓号”的右舷。巨大的爆炸声中,水柱冲天而起。
然而,最初的损伤似乎并不致命。阿部俊雄舰长和他的军官们认为,区区四枚鱼雷,对于一艘拥有“大和级”血统的巨舰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它的姐妹舰“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中,可是被19枚鱼雷和17颗炸弹命中后才沉没的。阿部舰长甚至没有下令减速,而是命令舰队继续以高速前进,试图摆脱“可能存在的”其他潜艇。
这个决定是灾难性的。高速航行使得海水以巨大的压力,疯狂地涌入鱼雷造成的破口中,撕裂了本就脆弱的舱壁。而“信浓号”内部的先天缺陷在此时暴露无遗。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密门和密封装置,进水完全无法得到控制。海水从一个舱室迅速蔓延到另一个舱室,就像一场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损管人员虽然拼尽全力,但他们经验不足,而且面对的是一个结构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排水泵要么没安装,要么很快就因电力中断而失效。试图向左舷注水以恢复平衡的操作也宣告失败。
在接下来的七个小时里,“信浓号”上演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船体倾斜越来越严重,甲板上的官兵乱作一团。护航的驱逐舰曾试图用缆绳拖曳这艘垂死的巨兽,但“信浓号”实在太重了,缆绳两次被绷断。到了上午10点左右,“信浓号”的倾斜已经无法挽回。11点,这艘下水仅10天、服役仅17小时、从未起降过一架作战飞机、从未向敌人发射过一发炮弹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带着阿部俊雄舰长和超过1400名船员,在绝望的哭喊声中,缓缓地翻转过来,舰艏朝下,沉入了冰冷的太平洋。
恩赖特和他的船员们创造了潜艇战史上最辉煌的战绩,至今,“信浓号”仍然是历史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的战舰。它的沉没,不仅仅是一艘军舰的损失,更是日本帝国工业实力和海军精神双重崩溃的象征。一个外表强大、内里腐朽的巨人,被一个更小、更坚韧、更聪明的对手,用精准而致命的一击,送入了坟墓。
而在当时恩赖特他们没有立刻意识到,自己在黑夜中发射的几枚鱼雷,击沉的不是一艘普通舰船,而是日本帝国最后的秘密武器——信浓号。直到几个月后,美军情报部门才将碎片拼凑成真相,而“射水鱼号”的官兵们,也因此意外地载入了历史。艇长恩赖特后来获得海军十字勋章,整个艇组被授予总统集体嘉奖,但更多的水手,则在战后悄然退役,回归平凡。他们曾在浩瀚太平洋的一角,完成了一次命运安排的“神来一击”,也成为海战史上一段不经意的传奇。
1945年8月的日本,天空被火雨统治,海洋被绞索封锁。六十多座城市化为焦土,曾经强大的帝国,如今只剩一个空壳。
不过,在最终的结局到来之前,还有一场血肉横飞的战役要打。美军在占领硫磺岛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为登陆日本本土做最后的准备。这个目标,自然而然地选在了离日本最近的琉球群岛。
冲绳岛战役,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场两栖登陆战,即将上演。那将是一场超乎想象的血腥与疯狂。咱们下一回,再细说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