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集:初战告捷(第2页)
手机终于响起,是安德森的号码。李默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喂,安德森先生……”
电话那头传来安德森略带疲惫却清晰的声音:“李先生,经过采购委员会的讨论,我们决定接受李氏的投标。恭喜你们,‘东部走廊’项目,属于你们了!”
李默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随后是巨大的狂喜冲击着他的神经。他几乎握不住手机,只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陈曦和团队成员围了过来,看着他的表情,瞬间明白了结果,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陈曦激动地喊道,几个年轻的工程师互相拥抱,有人甚至流下了眼泪。三个月的艰辛、无数次的碰壁、通宵达旦的努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
李默看着欢呼的团队,又抬头望向东方,仿佛能透过重洋,看到国内家族企业里那一张张期待的面孔。他对着电话,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谢谢您,安德森先生!谢谢您给李氏这个机会!我们保证,一定圆满完成项目,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挂掉电话,李默走到路边,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父亲沉稳的声音传来:“默儿?”
“爸,”李默的声音哽咽了,“我们……拿下了。‘东部走廊’项目,我们拿下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父亲带着激动的、有些颤抖的声音:“好!好!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能行!默儿,你辛苦了!”
李默听到电话背景音里,似乎有父亲用力擦眼泪的声音,还有隐约的欢呼。他知道,这个消息,正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岭南那个承载着李氏百年梦想的地方。
第三章岭南故里的欢腾
李氏集团总部大楼位于岭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银灰色的建筑在六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董事长办公室里,李建宏挂掉儿子的电话,手指还在微微颤抖。他看着办公桌上摆放的祖父照片,照片里的老人穿着长衫,眼神坚毅,那是“李氏五金”的奠基人。
“爸,我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李建宏对着照片喃喃自语,眼眶瞬间红了。从他接手企业那天起,拓展国际市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筹备了十年,考察了无数国家,最终将第一步棋落在了美国。他知道这有多难,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品牌偏见、贸易壁垒,每一道坎都足以让一个企业望而却步。他派儿子去开拓,既是信任,也是放手让年轻人去闯,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董事长!”秘书王姐推开门,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刚刚接到北美办事处的正式邮件,‘东部走廊’项目确认中标了!”
“知道了!”李建宏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通知下去,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另外,让厨房准备一下,今晚在集团餐厅摆庆功宴,所有员工都参加!”
“好嘞!”王姐笑着跑了出去,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集团。
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中,老技术员张师傅正在调试一台精密车床。他在李氏干了三十年,从学徒到技师,见证了企业从小到大的每一步。当车间主任跑进来,大声宣布中标消息时,张师傅手里的扳手“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真的?拿下美国那个大项目了?”张师傅的声音有些沙哑。“千真万确!李默总亲自谈下来的!”车间主任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老张,咱们的机器要卖到美国去了,以后咱们也是给国际大项目供货的人了!”
车间里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工人们互相击掌,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要把这个好消息立刻告诉家人。角落里,一个年轻的操作工偷偷抹了把眼泪,他想起自己刚入职时,李建宏在新员工培训上说的话:“咱们李氏人,要有志气,要让全世界都用上我们造的精密机械。”
行政楼里,财务部的小姑娘们围在一起,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中标通知书尖叫。市场部的小王立刻打开ppt,开始准备庆功会的背景板,上面要大大的写上“热烈祝贺李氏集团中标美国‘东部走廊’项目”。就连保安室的老陈,也从对讲机里听到了消息,咧着嘴对进出的员工说:“咱们李氏出息了!”
下午三点,全体员工大会在集团礼堂举行。李建宏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自豪。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各位同事,各位家人!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李氏集团,中标了美国‘东部走廊’项目!”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经久不息。李建宏挥了挥手,继续说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李氏的产品,得到了国际顶级市场的认可!意味着我们打破了欧美企业的垄断,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这是我们三代李氏人梦寐以求的时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前排坐着的几位白发老人身上,那是跟着祖父一起创业的老员工。“我要感谢在坐的每一个人,感谢研发团队的日夜攻坚,感谢海外办事处的拼搏奋斗,感谢生产一线的精益求精,更要感谢那些为李氏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李氏的今天!”
“李默在电话里告诉我,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团队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跑遍了美国东海岸,吃了无数闭门羹,但他们挺过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站着整个李氏,站着我们所有家人!”
说到这里,李建宏的声音哽咽了:“我父亲,也就是你们的老董事长,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建宏啊,什么时候,咱们李氏的东西能卖到国外去,让洋人也竖大拇指,我就算闭眼也安心了。’今天,我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我们做到了!”
台下不少老员工已经泪流满面,年轻员工们则热血沸腾,掌声、欢呼声、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
晚上,集团餐厅灯火通明,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李建宏带着几位高管,挨桌给员工们敬酒。祖父李老爷子也被请来了,老人家穿着唐装,精神矍铄,手里拄着拐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爷爷,您高兴吗?”李建宏扶着老人,笑着问。
“高兴!高兴啊!”老爷子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比我当年娶你奶奶那天还高兴!咱们李家,终于走出国门了!默儿这孩子,有出息!”
年轻的员工们围过来,争相向老爷子敬酒,听他讲当年“李氏五金”创业的故事。整个餐厅里,洋溢着家的温暖和胜利的喜悦。有人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忘的一幕,发在家族群里。
此刻,远在费城的李氏办事处,也正在举行庆功宴。李默看着视频里国内热闹的场景,听着家人和同事们的欢呼声,眼眶湿润了。他举起酒杯,对着镜头:“爸,爷爷,各位家人,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接下来,我们会全力以赴,把项目做好,让李氏的牌子在北美市场越擦越亮!”
视频那头,李建宏举起酒杯回应:“默儿,好好干!家里有我们,你放心!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李氏都是你的后盾!”
屏幕内外,酒杯相碰,虽然隔着万里重洋,却传递着同样的喜悦和信念。这个夜晚,对于李氏家族来说,注定无眠。它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家族企业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是三代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辉时刻。
第四章里程碑后的涟漪
“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氏集团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直接的影响,是账面上那数千万美元的订单金额,按照当前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企业艳羡的数字。财务总监在月度会议上汇报时,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这笔利润不仅能覆盖海外办事处一年的运营成本,还能为集团注入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认可。中标消息经美国当地媒体和行业期刊报道后,李氏集团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欧美机械工程领域的视野中。行业分析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对“中国李氏精密机械”的技术评价,虽然措辞仍带有谨慎,但“创新”“高效”“性价比突出”等词汇,已经打破了过去对亚洲品牌“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德国冯·诺依曼集团的汉斯在项目落幕后,曾私下找到李默,语气复杂地说:“李先生,你们赢了,但不是靠价格,是靠技术。这在北美市场,很少见。”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欧美同行的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