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56集:蒙古草原的来信

蒙古草原的来信

苏半城推开账房木窗时,檐角的铜铃正被晨风吹得轻响。他望着巷口那棵老槐树,新抽的绿芽沾着露水,像极了二十年前在张家口外见过的草原春草。账房先生抱着摞账簿进来,见东家盯着槐树出神,忍不住提醒:“东家,南城布庄的账还等着您过目呢。”

苏半城“嗯”了声,指尖却在紫檀木算盘上悬着没动。他总想起那年在草原,牧民们用铜壶煮着砖茶,驼队的铃铛声能传到月亮升起来的地方。

“东家,您看这个。”学徒小张捧着个牛皮信封进来,信封边角磨得发亮,上面盖着个火漆印,是朵风干的狼毒花。苏半城的手顿了下,这是蒙古草原上特有的印记,当年他和巴图约定的记号。

信封里是张粗麻纸,上面用汉蒙两种文字写着字,墨迹有些晕开,像是被雨水浸过。苏半城读着读着,指节渐渐捏白了。账房先生见他脸色不对,轻声问:“东家,出什么事了?”

“巴图那边遭了大旱。”苏半城把信纸放在桌上,纸上说草原三个月没下过透雨,草场都枯了,牛羊死了大半,连喝的水都要到百里外去拉。“他说想跟咱们赊些粮食和药材,等秋天下了新草,用皮毛抵账。”

账房先生皱起眉:“东家,这怕不妥吧?去年咱们给西域的商队赊了货,到现在还没回款。再说蒙古那边路途远,万一……”

“没有万一。”苏半城打断他,拿起笔蘸了墨,“巴图不是那种人。二十年前我在草原遇着沙暴,是他把最后一袋水让给了我。”

他想起那年的沙暴,天昏地暗得像要把整个世界吞了。巴图拽着他往敖包那边跑,蒙古袍的下摆扫过滚烫的沙砾,嘴里喊着他听不太懂的蒙语,却硬是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后来在蒙古包里,巴图的阿爸用银碗倒了马奶酒,笑着说:“汉人兄弟,草原的规矩,救了命就是一家人。”

“可库房的粮食也只够撑到秋收,”账房先生急得直搓手,“万一南边的粮商那边供不上货,咱们自己的铺子都要断粮了。”

苏半城没说话,起身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那张羊皮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着密密麻麻的商路,从山西到蒙古,从张家口到恰克图,像一张铺开的网。他指尖落在“库伦”那个点上,那里是巴图的牧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