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5章 合法经营,迈向正轨!(第2页)

他的这种表现,自然也被师傅刘国栋看在眼里。

这天下午,临近下班,刘国栋把秦奋叫到了他那个用木板隔出来的小小“工作室”。这里说是工作室,其实也就是放了一张旧桌子、一个工具柜,墙上挂着几张工艺图表,角落里还堆着些徒弟们练手用的废旧零件。

刘国栋递给秦奋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缭绕在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秦奋啊,”刘国栋开口了,声音比平时在车间里指导时要低沉一些,“最近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师傅。”秦奋规规矩矩地回答,虽然他自己不怎么抽烟,但还是接了过来,夹在手指间。

“好?”刘国栋瞥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是觉得大家都捧着你,走路都带风了,感觉挺好?”

秦奋心里一凛,知道师傅这是要“敲打”他了。他连忙道:“没有,师傅。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点成绩算不了什么。”

“你能这么想,就还不算糊涂。”刘国栋点了点头,弹了弹烟灰,“你小子,有脑子,肯钻研,这是好事。上次那滤芯的事,办得漂亮,给咱们一车间,给厂里都争了光。厂里奖励你,那是你应得的。”

他话锋一转:“但是,秦奋,你要记住,咱们这工厂,不光是跟机器打交道的地方,更是跟人打交道的地方。”

秦奋立刻坐直了身体,认真地听着。他知道,师傅接下来要说的,恐怕是比技术本身更复杂、也更重要的东西——人情世故。

“你现在是厂里的‘红人’,大家都高看你一眼。技术科的张工看重你,于主任也把你当宝贝。这是好事,说明你的本事得到了认可。”刘国栋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捧得越高,摔下来可能就越重。”“你看车间里,那些老师傅,哪个不是干了二三十年?技术比你差吗?不见得。经验比你少吗?更不可能。为什么他们没有像你这样,一下子冒出来?”

秦奋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因为他们懂得‘藏’。”刘国栋一字一句地说道,“技术这东西,是你的立身之本,要不断地学,不断地精进。但怎么用这个技术,什么时候露,露多少,这里面就有学问了。”

“你这次修复外圆磨床,解决了大难题,这是对厂里有大利的事,你站出来,应该!而且你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但以后呢?如果遇到一些小问题,一些别人也能解决、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功夫的问题,你是不是还要抢着上?”

“枪打出头鸟啊,小子!”刘国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把风头都占了,让别人怎么办?让那些老师傅怎么想?让你的那些师兄弟怎么想?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人家嘴上不说,心里能没想法吗?觉得你爱出风头,觉得你把他们的路都堵了。到时候,给你使绊子,穿小鞋,有你受的!”

秦奋听得心里直冒冷汗。这些道理,他并非完全不懂,只是之前更多地沉浸在技术突破和获得认可的喜悦中,没有深入去思考这些潜在的风险。刘国栋的话,如同当头棒喝,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

“那,师傅,我该怎么办?”秦奋虚心请教。

“怎么办?”刘国栋笑了笑,“凉拌!开玩笑的。”他掐灭了烟头,“记住几点:”

“第一,尊重老同志。车间里那些老师傅,技术不一定有你新潮,但经验丰富,人头熟。平时多请教,多递根烟,嘴巴甜一点,没坏处。你尊重他们,他们自然也不会故意为难你。”

“第二,团结大多数。别光盯着技术科那几个工程师,车间里的钳工、铆工、电工,甚至管仓库的、管后勤的,都有用得着的时候。平时见面打个招呼,能帮的顺手帮一把。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