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37章 效率提升,科技的力量(第3页)

她顿了顿,指着屏幕:“最主要的是,它的计算绝对不会出错,查询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仓库的账目都用这个管起来,李技术员他们盘点仓库、查账就能省很多时间,准确率也能大大提高。”

李大柱也在旁边补充:“王厂长,刘厂长,我昨天亲眼见了,巧玲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敲几下,螺母的账就变了!比我打算盘快不知道多少!这玩意儿真是神了,能管账!”

刘副厂长是老生产干部,一向讲究效率和精准。他走上前仔细看了看屏幕显示的程序流程和数据,虽然不懂原理,但看到了实际的好处。

“老王,老李头,你们看,”刘副厂长转头对王奎山和李顺才说,“咱们厂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物料种类越来越多。仓库的账本越来越厚,月底盘点老费劲了,还容易闹错。这机器要是真能把这账给理清楚,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李顺才也连连点头,他原先是公社农机站的站长,对秦奋的技术一直深信不疑,现在看到他在管理上也能玩出新花样,更是兴奋。

王奎山没有立刻表态,他沉思了片刻。作为厂长,他需要考虑的维度更多。七万二!这笔钱压在他心头不是不沉重的。一开始是为了秦奋要的“科研”功能,是为了长远的自动化生产线蓝图。但长远总是显得虚无缥缈,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时候。现在,他看到了一个更近、更实惠的好处——管理效率。

“巧玲,秦奋,”王奎山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激动和期许,“你们干得好!能把这洋机器用在咱们厂最实用的地方,这说明钱没白花!仓库管理,好!先从这里入手!你们继续研究,遇到的问题,需要厂里支持的,尽管提!”

他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干部:“各位,以前咱们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能更多的是想到生产设备有多先进,工艺有多高明。今天,巧玲和秦奋给我们展现了科技在**管理**上的力量!一个账本的事儿,让机器来干,能快多少?能准多少?这就是效率,这就是竞争力!”

“这还只是仓库。以后呢?工人考勤、工资计算、生产计划安排、产品质量统计、销售报表……这些是不是都能用上这机器?到时候,咱们红星厂的管理,就不再是糊里糊涂一本账,而是清清楚楚,想查啥随时能查到!这就是现代化管理,这是咱们红星厂要迈向的新台阶!”

王奎山的话,让在场的干部们也深受触动。长久以来,他们习惯了手写、算盘、会议传达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不说,出错更是常事。秦奋和张巧玲的演示,像是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性。

虽然这个小程序距离真正的“系统”还很遥远,界面简陋,功能单一,数据存储也依赖于脆弱的软盘。但它验证了秦奋的设想,证明了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张巧玲等技术骨干指明了更加清晰的学习方向。

李大柱看着秦奋和张巧玲,又看了看王厂长坚定而振奋的神情,心中某个角落像被拨动了一下。这台嗡嗡作响的米色机器,不仅仅是七万二的“金疙瘩”,它更是改变红星厂,改变他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数字化管理的火种,已在红星厂悄然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