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54章 商标注册,远风扬帆!(第3页)

他们翻遍了厂里所有能找到的带有标志或者文字的纸张和物件,仔细研究那些简单的招牌、产品铭牌和文件抬头。对照秦奋随手勾勒的草图和讲解,他们开始从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入手。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变形和组合,旁边的字迹写着“力量感”、“向前冲”、“深邃蓝”、“活力橙”。

困难很多。没有现成的范本,没有专业的工具,更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他们只能凭借秦奋给出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艺术天赋去摸索。秦奋对“标准化”、“精确度”和“系统性”的高要求,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个标志在名片上要用,在广告牌上要用,将来甚至可能印在产品外壳上,每一种应用场景的尺寸、比例、颜色都要有严格的规范,不能有丝毫偏差,这需要极其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张巧玲凭借一丝绘画基础,努力将秦奋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体的线条草图;小杨则负责文字记录和概念梳理,他一遍遍回味秦奋那番关于“远风”是旗帜、是精神的话语,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为那些视觉元素赋予深刻的内涵。他们在讨论中时而激动争辩,时而凝眉苦思,但眼神中的光彩却越来越亮。他们不是在简单地设计一个“牌子”,他们是在为一个伟大的目标,为他们所信赖的秦厂长,为正在觉醒的民族工业,描绘出它的形象和梦想。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但也正是这项挑战,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

王奎山的电报,很快送到了秦奋手里。他看完电报内容,脸上浮现出一丝了然,并没有太多的意外。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都会被落后的体系和固化的思维变得异常复杂。但他也知道,困难不是停止的理由,而是寻找新方法的契机。

省里的流程复杂、层层审批,这很正常。但省里也说了,可以“加急”,这就是机会。省级层面的不确定性,也印证了他之前对王奎山说的——如果省里不行,就去京城。

京城,汇聚着全国最高的行政资源和最敏感的政策风向。那封公开信能引起Bj那位领导的“重点关注”,说明在更高层面上,红星厂已经被视为一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样本。这层关注,就是一把潜在的钥匙。

商标注册这个无形资产的护城河,现在看来,必须动用更强有力的手段去修建了。去京城,直接叩开最高层的大门,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快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