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紫金山论道

高彬法师八十岁高龄,受天下僧道重托赶赴金陵,必定闹出一番风雨来,他当年同意朱元璋入皇觉寺出家,等于救了朱元璋一命。

朱元璋一直感念着高彬法师的活命之恩,高彬法师若亲自到了,求朱元璋收回成命,朱元璋该怎么办?

是铁面无私,拒绝高彬法师的请求?还是看在高彬法师的面子上,罢了新政?满城勋贵都暗暗猜测,但无论哪种可能,都将无比精彩。

武英殿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正轻声向朱元璋禀报高彬法师的行程:“陛下,高彬法师已经入了南直隶,再有三四日就会抵达金陵,高彬法师离开龙兴寺的时候,身边不过百人,如今,已经有将近千人相随,听闻高彬法师将要入金陵,各地陆续有僧人赶赴金陵来,届时云集于金陵的僧人人数,恐怕会超过五千人。”

朱元璋目光浏览着奏疏,闻言轻笑一声:“好啊,他们这是将金陵当成举行法会的会场了,都来凑热闹。”

蒋瓛有些担忧,道:“陛下,这些僧人声势不小,还有部分道士也来了金陵,臣担心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闹出什么乱子?是否要将他们部分清除出去?”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僧录司行新政,天下的僧人反对的不少,但咱不怕,理越辩越明,高彬大师不是迂腐之人,待大师到达金陵后你派出人手,好生保护,不能让大师有任何闪失,接待高彬大师的事情,便交给道衍来全权负责,告诉他,辩赢了高彬大师,这新政便成功了大半!”

蒋瓛暗暗咧嘴,不明白为何陛下这么相信那黑衣僧人,竟然将推行国政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一个从前没有理政经验的僧人。

不过作为朱元璋手下的鹰犬,只管奉命办事就行,想得太多的话,之前的毛骧就是他的下场,蒋瓛微微躬身领命。

随后,蒋瓛忽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道:“陛下,燕王殿下在苏州府,抓了一批僧人,苏州府如今闹得很大,有部分僧人也在往金陵赶,要状告燕王殿下的恶行呢!”

朱元璋闻言仰面而笑,说道:“他们来便来,有何惧哉?倒是老四这小子,比咱想象中的还有冲劲。”

朱棣抓捕僧人的意图,朱元璋自然能猜测出来,他是准备抓住僧人的罪证,让天下人看看那些僧人的真面目,好配合朱元璋推行僧录司新政。

朱元璋默许,故金陵城内涌入的僧人越来越多,待高彬法师到金陵的那一天,金陵城汇聚的僧人,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人!

金陵城外,新任礼部尚书李原名,以及新任僧录司左赞世道衍,亲自迎接。

高彬法师八十岁高龄,不过依旧精神矍铄,他的地位崇高,李原名与道衍可不敢怠慢,两人以及朝中多位官员一起迎接,宴请高彬法师,以及随行的僧人,声势浩大。

宴席上,双方寒暄、交流,表面上十分愉快,谁都没提这次高彬法师来京城的目的。

宴席过后,高彬法师与李原名、道衍和尚独处,三人方能说几句心里话。

高彬法师轻声问道:“李大人,不知贫僧何时有幸能见到陛下呀?”见了朱元璋,他才可将诉求讲出来。

李原名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近日来忙于朝政,大师莫急,等陛下忙完了这段时间,便能见您。”

至于朱元璋要忙多久,可就没准了,也许七八日,也许十天半个月也说不准。

高彬大师自然明白,这些都是敷衍,朱元璋在这个时候不愿意见他罢了,他沉默了片刻,说道:“那老衲这里有一封书信,还请李大人将老衲的书信,转交给陛下。”

李原名收了书信,犹豫片刻,提醒道:“大师,陛下日理万机,您的书信,陛下不一定什么时候能看到,若是私事,大师但有所求陛下会帮你,可若是公事的话,大师最好还是与专门的官员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