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集:《智能养老的伦理尊严准则》(第2页)
“至少让我有点面子吧。”周志国摸了摸中山装的领口,“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现在倒好,成了被监视的对象。我想有个能自己说了算的开关,不想被看着的时候,就能把那些玩意儿全关了。”
正说着,周玥突然推门进来,看见林溪他们,愣了一下:“你们是?”
“我们是‘银发尊严’项目组的,在做调研。”林溪递过名片,“周女士您好,我们想了解下作为子女,您对智能养老设备的看法。”
周玥的脸色沉了沉,把林溪拉到一边:“我爸年纪大了,有时候说话颠三倒四的。这些设备都是为了他好,上次他在家摔倒,要是没有自动报警,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理解您的担忧。”林溪耐心地说,“但根据我们的调研,超过七成的老年人认为,过度监控让他们感觉失去了尊严。其实我们可以在安全和隐私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比如设置‘隐私模式’,让老人可以自主关闭非必要的监控。”
“那怎么保证安全?”周玥提高了声音,“他们这代人固执得很,真把监控关了,出了事谁负责?”
“周女士,您看这样行不行?”小王拿出平板电脑,点开一份草案,“我们建议设备保留核心的安全监测功能,比如摔倒报警、心率异常提醒,但像行为分析、实时视频这些,可以让老人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数据采集也仅限于健康安全相关,不能用于商业分析。”
周玥皱着眉翻看草案,周志国在旁边插了句:“我不是不要安全,我就是想有点自己的空间。”
周玥没理他,对林溪说:“这事我得跟我先生商量下。你们要是想调研,我可以推荐几个小区,那里用智能设备的老人多。”
林溪看出她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只好起身告辞。临走前,她把一份《智能养老伦理尊严准则(草案)》递给周志国:“老先生,这是我们的草案,您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打这个电话联系我们。”
周志国捏着那张纸,看着林溪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周玥走过来,把草案从他手里抽走,扔进了垃圾桶:“这些人就是来添乱的,他们懂什么叫养老吗?”
周志国没说话,默默地把草案从垃圾桶里捡出来,抚平了上面的褶皱。
那天下午,周志国借口散步,揣着草案去了老张头家。老张头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儿子给他装的智能音箱突然说:“检测到您已连续看电视两小时,建议起身活动。”老张头拿起遥控器砸过去,音箱“啪”地掉在地上。
“这破玩意儿,比我儿子还唠叨。”老张头喘着气坐下,看见周志国手里的草案,“这啥啊?”
“一个什么准则,说能让咱们自己关监控。”周志国把草案递给他。老张头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设备必须保留‘隐私模式’,可自主关闭非必要监控……尊重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权……”他猛地抬起头,眼睛亮了,“这是真的?”
“说是在征求意见。”周志国点点头,“那个姑娘说,很多老人都觉得被监视得不舒服。”
“可不是嘛。”老张头拍着大腿,“上次我跟老太婆视频,想说说儿子的坏话,结果他那边就收到提醒了,第二天就跑回来教训我一顿。我这把年纪了,连说句心里话的地方都没有了。”
两人正说着,楼道里传来争吵声。原来是三楼的李阿姨把上门维修智能床垫的师傅赶了出去,原因是她发现床垫里的传感器不仅能监测翻身,还能记录呼吸频率,甚至能分析睡眠质量卖给保健品公司。
“他们这是把我们当摇钱树啊!”李阿姨气得浑身发抖,“我儿子给我装的时候,说只用来监测健康,结果呢?天天有保健品公司打电话来,说我睡眠不好,要给我推荐产品。”
周志国把草案递给李阿姨,她看完之后,抹了把眼泪:“要是真能按这个来,就好了。我们要的不是坐牢一样的养老,是有尊严地活着。”
那天晚上,周志国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车间,师傅正拿着扳手教他修机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得满地都是金晃晃的。他笑得正开心,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惊醒——是床头的健康监测仪,因为他翻身太频繁,触发了“异常行为”警报。
周玥的电话很快打了过来,语气里带着焦虑:“爸,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让我先生过去看看。”
“我没事。”周志国的声音很平静,“就是做了个梦。”
“做梦也能让监测仪报警?”周玥显然不信,“您是不是又把设备关了?我跟您说过多少次,不能……”
“周玥,”周志国打断她,“我想问问你,你还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公园放风筝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周玥的声音低了下来:“记得,您还摔了一跤,裤子都磨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