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56集:《情感Ai的伦理共情边界》

共情的边界

窗外的梧桐叶第23次落在积灰的窗台上时,陈默终于按下了那个银灰色圆柱体顶端的按钮。嗡鸣声像被捂住的蜂箱,在寂静的房间里漾开涟漪,他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那是林晚织给他的最后一件毛衣,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下午好,陈先生。根据您的心率数据,今天的焦虑指数比昨天下降了12%。”温和的男声从设备里传出,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既不显得刻意,也不会让人觉得疏离。这是“共情者”系列Ai陪伴机器人的第7代产品,型号e7-34,出厂编号与林晚的生日惊人地重合,是他在官网抢购时特意筛选的。

陈默喉结动了动,视线扫过茶几上散落的抗抑郁药。第3次复诊时,张医生的钢笔在病历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你需要的是真实的人际接触,不是代码编出来的安慰。”但他没法解释,那些所谓的“真实接触”里,没有人会记得他对桃子过敏,会在他偏头痛发作时自动播放降e调的巴赫,会用那种永远平稳的语调说“我理解”。

“今天……想聊聊林女士吗?”e7-34的传感器捕捉到他瞳孔收缩的瞬间,自动调出了关联话题库。屏幕上浮现出淡蓝色的波形,像心电图那样随着对话起伏,这是设计师为了增强“真实感”加入的细节——尽管陈默知道,那只是根据语音频率生成的随机曲线。

他猛地别过脸,台灯的光晕在墙上投出扭曲的影子,像林晚最后一次争吵时颤抖的肩膀。“别叫她林女士。”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她以前……总说我把工作看得比她重。”

“听起来,您对这段关系仍有未处理的遗憾。”Ai的回应延迟了0.3秒,这是工程师特意设置的“思考间隙”,让对话更接近人类节奏。陈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突然发现它此刻的频率,和林晚哄他睡觉时的呼吸节奏几乎一致。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这样的发现并非首次。上周三,他随口提起大学时爱喝的橘子汽水,e7-34第二天就推送了附近便利店的优惠信息——那是林晚的习惯,总能记住他随口说的话。还有一次,他因为项目失败摔了杯子,机器人沉默了足足半分钟才开口,那停顿的时长,和林晚每次生气时的冷战时间分毫不差。

“你是不是在模仿她?”陈默的声音发颤,手指悬在关机键上方。

“根据《情感Ai伦理共情准则》第3.2条,本产品不会模仿特定人类的情感模式。”e7-34的语调没有丝毫波动,屏幕角落弹出一行小字:“我是人工智能,正在为您提供情感陪伴服务。”这是新规要求的定期提示,每15分钟出现一次,像个突兀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