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57集:《基因驱动技术的生态伦理红线》(第3页)
陈砚盯着屏幕,突然抓起电话。"让疾控中心准备灭蚊灯。"他对着听筒说,"我们改方案,先做物理隔离试验。"
老周在旁边补充:"告诉他们,我们提供基因检测支持,凡是捕获的蚊子都送来测序。"
挂了电话,陈砚看见培养箱的指示灯全灭了。他想起刚进实验室时,导师说过的话:"最好的基因技术,应该像条隐形的河,只在需要的地方流淌。"
窗外的蝉鸣又响了起来,这次不再杂乱。陈砚走到窗边,后勤老张挂的灭蚊灯正发出幽幽的蓝光,有只蚊子飞进去,在电流声里化作一小簇火花。远处的橡胶林里,雾气正在散去,露出叶片上滚动的露珠,每颗露珠里都盛着个小小的太阳。
老周把新的隔离屏障设计图铺在桌上,p4实验室的负压系统示意图像张复杂的蛛网。"全球伦理委员会的观察员下周到。"他用笔圈出图纸上的监测点,"他们说,要亲眼看看这堵墙能不能挡住基因的脚步。"
陈砚的手指落在图纸边缘,那里有行小字:"所有试验数据保存70年,供后代追溯。"他忽然想起亚马逊流域的那片试验田,现在应该已经种上了新的水生植物,试图挽回消失的食蚊鱼。
培养箱的嗡鸣重新响起时,陈砚打开了新的培养皿。这次里面没有荧光绿,只有从西双版纳采集的普通蚊子幼虫,在营养液里安静地蠕动。小李正在调试基因测序仪,屏幕上跳动的碱基对像串无声的密码,等待被正确解读。
玻璃幕墙外,第一只白鹭掠过橡胶林的上空。陈砚想起州医院朋友发来的最新消息,说这周的登革热新增病例已经降到了个位数。或许不用等到基因驱动技术完美那天,人类与蚊子的战争,本来就该有更温和的打法。
老周忽然指着窗外笑:"你看,老张又挂了盏灭蚊灯。"
陈砚抬头,看见那盏新的灭蚊灯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个小小的蓝色月亮。有风吹过,橡胶林的叶片沙沙作响,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眨动,注视着这片被小心翼翼守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