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集:《脑波游戏的伦理安全阈值》
算法囚笼
凌晨三点十七分,陈峰的电动车碾过湿漉漉的柏油路面,溅起的水花在路灯下划出转瞬即逝的银弧。手机支架上的屏幕亮得刺眼,订单提示音像催命符般连续响起,红色的倒计时数字正在以秒为单位收缩——距离上一个订单的送达超时,只剩下1分23秒。
“操!”他猛地拧动车把,电动车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后视镜里,那袋贴着“加急”标签的麻辣烫正随着车身剧烈晃动,塑料袋摩擦的窸窣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这是他今晚接的第三十四个订单,距离系统设定的“日均饱和量”还差三个。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不是新订单,而是平台的“智能提醒”。一个机械的女声透过蓝牙耳机钻进耳朵:“配送员编号A7392,您已连续工作14小时22分钟,系统检测到您的配送效率较昨日下降17%。建议您优化路线规划,或申请‘能量补给包’恢复状态。”
陈峰嗤笑一声。所谓的能量补给包,不过是平台和连锁便利店合作的优惠券,满三十减五,前提是必须在凌晨四点前核销。他摸了摸口袋里早上买的凉包子,硬得像块石头。昨天晚饭还是中午剩下的盒饭,在电动车座底下捂了五个小时,油星子把塑料袋浸出深色的印子。
超时17秒送达时,顾客隔着铁门扫了眼手机,没签字也没说话,直接“砰”地关上了门。陈峰盯着App上跳出的“配送完成”界面,小数点后两位的评分又降了0.01。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明天系统分配的优质订单会更少,距离“优先派单权”的门槛又远了一步。
电动车停在路边的梧桐树影里,他点开“我的钱包”。今日收入237.56元,扣除平台信息费35%,保险费3元,超时罚款20元,实际到账133.82元。屏幕映出他眼下的青黑,像被人揍了两拳。三个月前他在汽修厂上班,虽然累,但至少有固定的下班时间,老板会在冬至那天给每个人发一碗饺子。
“嘀——”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系统强制弹出的窗口:“为保障您的服务质量,系统已为您自动接取3个顺路订单,请在10分钟内前往取货点。拒绝接单将影响您的信用评级。”
陈峰捏紧了车把,指节泛白。他想起上周暴雨天,一个订单地址填的是老城区的巷弄,电动车根本开不进去。他脱了鞋蹚着齐膝的水送过去,餐盒还是湿了边角。顾客投诉他“包装破损”,平台直接扣了他半天收入,申诉界面永远跳着“Ai审核中”的转圈图标。
雨又开始下了,细密的雨丝粘在脸上,凉得像针。他发动电动车,朝着最近的取货点驶去。后视镜里,城市的霓虹在雨雾中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像个巨大的、不停运转的机器,而他只是其中一颗随时会被磨损替换的螺丝钉。
一、数据深渊
林小雨把第五杯冷掉的咖啡倒进水槽时,办公室的百叶窗正漏进一缕苍白的阳光。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绿色代码像藤蔓一样缠绕蔓延,最上方的进度条卡在97%,已经卡了整整四十分钟。
“又崩了?”张远叼着面包凑过来,衬衫领口还沾着昨晚的油渍。他是数据标注组的组长,也是这个临时办公室里唯二的“正式员工”。
林小雨点点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算法又把‘模糊图像’的阈值调了,现在连像素点少于200的图片都要标,系统识别错误率飙升到30%。”
张远啧了一声,把面包屑掸在键盘上:“知足吧,至少你们还能坐着。昨天看到楼下分拣中心的,站着标了十二个小时,有人直接晕在工作台前。”
他们所在的“智能数据处理中心”,其实就是间租来的仓库,隔成十几个格子间。林小雨负责标注自动驾驶的路况图片,每天要盯着屏幕,在行人、车辆、信号灯上框出方框,再标注上类别。她的时薪是18元,没有社保,没有加班费,唯一的福利是可以免费喝速溶咖啡——前提是自己动手煮。
电脑突然弹出一条系统通知:“紧急任务:因甲方需求调整,今日标注量需提升至8000张,完成率低于95%将影响团队绩效。”
林小雨的心脏猛地一沉。平时的标准是5000张,这意味着她至少要多干四个小时。她点开员工群,已经炸开了锅。
“8000张?是想让我们死在这儿吗?”
“我儿子今天家长会,怎么可能做完?”
“上周答应的绩效奖金还没发呢!”
消息刷得飞快,但很快就被管理员禁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新公告:“为提升效率,系统将启用‘实时监测’功能,每小时未完成600张将自动扣除10%时薪。”
林小雨看着屏幕右下角的“效率监测”图标,像只眼睛一样眨了眨。她知道那是什么——内置的摄像头会捕捉她的操作频率,鼠标移动速度慢了会提醒“注意效率”,离开座位超过五分钟就会弹出“疑似摸鱼”的警告。上个月她因为急性肠胃炎请假两天,回来发现账号被冻结了,客服说“系统检测到异常离岗”。
“别琢磨了,干吧。”张远拍了拍她的肩膀,他的黑眼圈比林小雨的还重,“昨天hr找我谈话,说总部要推‘Ai监工2.0’,以后连我们的键盘敲击频率都要分析。”
林小雨深吸一口气,重新握住鼠标。屏幕上的图片一张接一张闪过,有的是晴天的街道,有的是雨夜的路口,还有的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她机械地拖动鼠标,框选,标注,提交。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格子间里的灯一盏盏亮起,像漂浮在深海里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