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64集:《合成燃料的伦理全周期评估》(第3页)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三个月。期间,林砚收到过威胁短信,也被同行指责“破坏新能源产业发展”。直到环境伦理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张磊鼓起勇气出庭作证,播放了他偷偷录下的车间切换电源的录音,争论才终于有了结果。

最终,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合成燃料伦理评估体系》,明确要求所有电合成燃料必须标注“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从原材料开采到终端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纳入核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不得低于95%,且禁止通过“时段选择性上报”“数据造假”等方式掩盖碳排放。违反者将被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

新规出台那天,林砚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奔跑的孩子。手机里传来张磊的消息:他已经辞职,加入了一家真正做零碳技术研发的小公司。而陈则远的公司,在支付了2.3亿元罚款后,正在拆除部分生产线,重新规划能源供应。

“林博士,”张磊的消息带着一个笑脸表情,“今天我们车间的光伏板发电量达标了,从早到晚,没切过一次煤电。”

林砚笑着回复:“这只是开始。”

她知道,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守住了伦理的底线。就像那些被精心标注的碳足迹,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对每一份能源消耗的敬畏,对未来世代的承诺。而这场关于绿色能源的真相之争,终将在更透明的阳光下,走向真正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