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集:《低空飞行器的伦理路权划分》(第3页)
"明天早上八点实施,"周明远的声音带着疲惫,"不管他们签不签,电子围栏系统都会准时启动。所有闯入禁飞区的飞行器,系统会强制接管控制权。"
程序员正在调试系统,屏幕上闪烁的红点逐渐连成防线。陈屿突然注意到,医院和学校的区域被标成了醒目的紫色——最高级别的禁飞区,连急救直升机都需要提前报备。
"这是用三条人命换来的红线,"周明远望着窗外的夜空,那里曾有无数失控的飞行器坠落,"不能再让它断了。"
四、黎明防线
清晨七点,陈屿的飞行汽车悬停在城市上空。阳光穿透薄雾,在楼宇间投下长长的影子。他的仪表盘上,新安装的伦理路权系统正在自检,绿色的进度条缓慢爬升。
"还有四十分钟,"林小满的声音带着紧张,她正在直播这场规则实施的全过程,"惠民速递的仓库门口已经聚集了五十架无人机,看起来他们要硬闯。"
陈屿转向城东第三中学,操场上的焦痕还清晰可见。几个工人正在安装低空监测仪,银色的设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校长站在旁边指挥,他手里拿着那份《低空伦理路权规则》,边角已经被反复翻看得起了皱。
七点四十分,惠民速递的无人机群升空了。陈屿的记录仪显示,它们组成密集的编队,正朝着居民区的方向飞去。张启明的私人飞行汽车在编队前方开路,他通过广播喊话:"我们不承认这个非法规则,商业自由不容干涉!"
周明远的声音突然出现在公共频道:"最后警告,立即调整航线,否则系统将强制接管。"
回应他的是无人机加速的轰鸣。陈屿看着屏幕上的红点群像潮水般涌向紫色禁飞区,心脏猛地收紧。
八点整,电子围栏系统准时启动。
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距离居民区还有五百米时,所有无人机突然集体悬停,旋翼的轰鸣声戛然而止。陈屿放大画面,能看到每架无人机的机身上,都亮起了红色的警示灯——系统已经接管控制权。
张启明的飞行汽车试图冲撞无人机群,却在接触到无形的电子围栏时被弹开。他气急败坏地拍打着方向盘,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人机被系统引导向绿色公共通道。
"怎么可能?"他在公共频道嘶吼,"我们明明关闭了远程接管功能!"
"是伦理追溯系统的备用协议,"周明远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上周更新时,我们给所有飞行器都植入了安全后门。"
陈屿突然注意到,有架无人机偏离了系统引导的航线,正朝着市第一医院飞去。他放大画面,发现那是架急救无人机,机身上印着红十字标志。
"是儿童医院的急救药品,"林小满查到了飞行计划,"昨晚hy-734的替代航班,这次申请了紧急通道。"
无人机平稳地穿过医院上空的紫色禁飞区,监测仪的绿灯闪烁着——系统识别了它的急救标识,自动开放了临时通道。陈屿看着它精准降落在儿科病房楼的停机坪,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
"这才是规则该有的样子,"周明远的声音带着释然,"不是一刀切的禁令,而是有温度的防线。"
上午十点,规则制定小组的办公室迎来了第一位访客。张启明的西装皱巴巴的,头发凌乱,但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戾气。他在《低空伦理路权规则》的签名栏上写下名字,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昨晚我们查了hy-734的黑匣子,"他声音沙哑,"是避让一辆违规变道的飞行汽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那批急救药品里,有我女儿需要的罕见病药物。"
陈屿的飞行记录仪捕捉到了下午的画面:重新规划的低空通道上,飞行器们有序穿梭。在学校和医院的上空,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落,孩子们的笑声从操场传来,与远处的旋翼声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林小满的直播画面里,有观众留言:"今天的天空好像比以前蓝了。"
陈屿想起那位退休交警的笔记本,那些密密麻麻的红圈终有一天会被绿色覆盖。他调整飞行角度,朝着夕阳飞去,仪表盘上的伦理路权系统正闪烁着柔和的绿光,像一道守护天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