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哥 作品

第282章 唐国公府的四小子(第2页)

\"正是。\"吕媛把那日的情景细细道来,从李渊如何看中地段,到他提议用掷铜钱的法子让李博乂决定,再到连续三次掷出正面后,商户们如何像被点燃的柴草般哄抢——她特意描了李博乂攥着铜钱时的紧张,描了李渊站在人群里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连铜钱落地的脆响都形容得活灵活现。

\"皇帝哥哥--、那孩子才七岁,举着铜钱跳起来的时候,王掌柜第一个就冲上来了,喊着要定甲字铺旁边的位置。\"吕媛说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信李渊的眼光。都说唐国公府的这位四公子看着年轻,可心里亮堂,从不做赔本的买卖。\"

杨国奇听完,指尖在案上轻轻叩着,发出\"笃笃\"的声响。殿外的风卷着槐树叶飘过窗棂,影子在他脸上忽明忽暗。他想起去年宫宴上,独孤皇后拉着他说的话:\"我那外甥李渊,看着闷,实则心里跟明镜似的,你多照看些。\"当时他只当是姐妹之们客气,没往心里去,如今听来,这孩子倒是比他想的更有城府。

用孩童掷铜钱做幌子,既买了铺子,又给足了杨家脸面,还不动声色地带动了整个商铺的售卖——这份心思,可不像是个没经过事的少年郎能有的。

\"这李渊,倒是有趣。\"杨国奇低声喃喃,嘴角勾起抹意味深长的笑,\"十一万贯,说掷就掷了,倒有他父亲李昞当年的气魄。\"他忽然转头对身边的内侍说,\"传朕的旨意,三日后,宣李渊入宫觐见。\"

三日后的清晨,李渊站在宫门外的石狮子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素银带钩。他穿了件半旧的湖蓝色襕衫,是母亲生前为他缝制的,领口的浆洗得有些发白,却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身后跟着的小厮捧着个锦盒,里面是他挑了半宿的见面礼——一轴顾恺之的《洛神赋》摹本,是他前几日从西市胡商手里淘来的,听说杨国奇素来爱这类字画。

\"李公子,里面传话了,让您进去。\"安公公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

李渊深吸一口气,将锦盒递给小厮,整了整衣襟,跟着小黄门往里走。宫道两旁的松柏修剪得整整齐齐,像两列肃立的卫士,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走得不快,每一步都踩在砖缝中间,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杨国奇突然召见,是为了曲江池的事?还是姑母在背后说了什么?

穿过三道宫门,终于到了偏殿。杨国奇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摇着柄檀香扇,见他进来,便放下扇子,指了指对面的绣墩:\"坐吧。\"

李渊依言坐下,腰背挺得笔直,目光落在自己的鞋尖上,既不显得拘谨,也没有过分的熟稔。\"臣李渊,谢陛下赐座。\"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带着少年人少有的厚重。

杨国奇打量着他。这孩子才十六岁,身量已经快及成年人,眉眼间依稀有李昞的影子,只是眼神更柔和些,像浸在水里的墨石,看着温吞,实则藏着劲。他想起吕媛说的\"连续三次正面\",忽然觉得这孩子的沉稳里,藏着股让人看不透的韧劲。

“胶听闻那日曲江池的铺子,是你让博乂掷铜钱定的--!?\"杨国奇先开了口,语气像是闲聊。

李渊抬起头,坦然迎上他的目光:\"回陛下,确有此事。博乂年幼,觉得有趣,臣便顺着他玩了玩。\"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臣也瞧着曲江池是块好地,陛下规划的御道和水榭,将来定能让这里成长安胜景,就算没有铜钱的事,臣也打算买几间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