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南北风云(四)(第3页)
他话音刚落,站在陈叔宝身侧的孔范便嗤笑一声:“前些日子韩擒虎在庐江烧杀抢掠,怎么没见隋主杨坚说‘共沐太平’?”
柳裘早有准备,脸上堆起歉意的笑:“孔大人有所不知,韩将军那是误会。去年冬天有陈军溃兵劫掠隋境村落,韩将军本意是缉拿,不想双方发生冲突,我主得知后已将他降职,还命臣将俘虏的陈军士兵全部送回,算是赔罪。”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陈叔宝的眼睛亮了亮——他虽不理朝政,却也知道去年冬天隋军俘虏了不少陈兵,如今对方主动送还,面子上自然是好看了不少。
柳裘趁机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锦盒,双手奉上:“臣还带来了我主的一点心意。这些年我大隋俘虏了陈国士兵三百余人,如今已在城外安置妥当,只等陛下派人去接。另外,这是我主命人搜罗的一些物件,听说陛下酷爱诗文,其中有几卷前朝文人的诗稿,或许能入陛下法眼。”
内侍将锦盒呈给陈叔宝,他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诗稿,还有一串东珠项链——那是柳裘特意让人打造的,珠子大小均匀,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他瞥了眼身旁的张丽华,见她目光落在项链上挪不开,便笑着说:“柳卿有心了。”
柳裘要的就是这个反应。接下来的几日,他借着答谢宴的机会,把“赞美”二字发挥到了极致。陈叔宝席间兴致大发,吟诵自己新作的《玉树后庭花》,柳裘当即起身拱手,连声道:“陛下此诗,可比建安风骨,更胜太康文采!‘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一句,意境之妙,怕是屈原复生也未必能及!”
这话虽显夸张,却挠到了陈叔宝的痒处。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当即命人取来笔墨,要将诗稿赐给柳裘。张丽华在一旁抚掌笑道:“柳大人不仅会办事,还懂诗文,难怪隋主会派你来。”
柳裘又转向她,语气诚恳:“娘娘说笑了。臣在大兴时,就听闻张娘娘不仅貌美,更通音律,陛下的许多诗作,都是经娘娘润色才更显精妙。臣斗胆说一句,若论才貌双全,古之西施、王嫱,怕是也不及娘娘之万一。”
张丽华被夸得脸颊绯红,看向柳裘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亲近。一旁的江总见状,也凑趣道:“柳大人既懂诗文,不如多在建康盘桓几日,我等也好陪大人游游玄武湖,赏赏台城柳。”
柳裘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故作推辞:“臣也想多叨扰几日,只是我主还盼着臣带回好消息呢。说起来,我大隋有许多商人,常念叨着江南的丝绸、茶叶好,可惜边境关卡太多,往来不便。若是陛下能开几个贸易区,让两国商人自由往来,既显陛下仁德,又能让百姓得利,岂不是美事?”
这话正合江总、孔范的心意。他们俩借着张丽华的势,在朝中安插了不少亲信,若是开了贸易区,光是收受贿赂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孔范当即附和:“柳大人说得是!臣以为,可在京口、采石两处设市,让隋商入内交易。”
陈叔宝本就没什么主见,听两人说得热闹,又想起柳裘送的东珠项链,便挥了挥手:“准了。就命萧摩诃在边境督办此事,务必让隋商宾至如归。”
柳裘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萧摩诃已回朝,还掌着兵权。但他面上不动声色,深深一揖:“陛下圣明!臣回去后,定将陛下的仁德告知我主,两国永结同好。”
宴席散后,柳裘踏着月光回驿馆。秦淮河上的画舫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歌声柔媚,却让他脊背发凉。他知道,陈叔宝、张丽华等人以为赚了便宜,却不知这道贸易区的圣旨,却是给隋军的探子开了一扇大门。
几日后,柳裘带着陈叔宝的回书启程。船行至江心时,他回望建康城,只见台城的灯火朦胧如雾。他从袖中取出王韶临别时赠的字条,上面只有四个字:“柔能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