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术(第3页)
正是刘邦懂得自己的缺点,善于察人用人,才会“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这就是刘邦能够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小亭长出身的刘邦,竟然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如果刘邦没有很好地识人用人,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那么他就难以在61岁时感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作为把“帝王之术”掌握地炉火纯青的帝王之一,讲究清心明察,顺其自然,掌控全局,选贤举能。
2、汉武帝刘彻
“十六登基心自敛,羽毛丰满敢撑天。”不拘一格、文韬武略的一代天骄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自然也就把“帝王之术”发挥地淋漓尽致。在刘彻年少之时,朝廷内外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他不得不听从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的心意。
但随着他年岁的渐长与势力的不断培植,刘彻最终隔岸观火,巧妙地利用二者的矛盾,雄霸天下,最终能依照自己对朝廷局势的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为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3、唐太宗李世民
《旧唐书·魏征传》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李世民以善于纳谏著称,他善待功臣,恩威并施,熟掌“帝王之术”,最终成为一代明君。
4、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洞察人心精通帝王之术的皇帝。他精通驭人之术,困扰前朝多年的宰相制度,他就干脆废了,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
除此之外,他不光沿用了前朝的六部尚书,还特意设置了与之能相制衡的六科和用于监察百官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使之朝廷内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施政。
除了这些“大佬”们,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是深谙“帝王之术”的“高端玩家”。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统治者和思想家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帝王学和统御天下之术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国家的治国理念,从而不断解决朝廷的内忧外患,使之能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