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踩脸的猫咪 作品

创建你的人物(第2页)

成功的伙伴主要特质:

1、伙伴和主人公有同样的目标,但不是故事的推动者。

2、伙伴不拥有主人公一样的能力。

他们的能力通常也十分了得,但不会和主人公一样厉害。

例如:费盛的听记能力给沈泽川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丁桃的过目不忘能力给策舟二人解释了很多人物背景。

3、伙伴对主人公绝对忠诚,值得信赖。

4、伙伴不会死亡。(李建恒就死了,所以李建恒不符合伙伴的特征)

伙伴象征着神话学上的延续,是主人公的公关人,杀死伙伴就意味着破坏了主人公承载的对社会未来的主题使命,而使命仍待履行。

主人公无法拯救自己的伙伴,那么他担不起故事主人公的重任。

有时,主人公会在结尾死去。伙伴负责讲述主人公的传奇,确保他不是白白牺牲。

例外:伙伴死去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故事讲述的是正统的悲剧。因为非传统英雄有着致命的缺陷,所以故事以毁灭告终。

5、伙伴没有经历人物成长。如果故事中人物有人物成长弧,就意味着他不是伙伴,而是已经上升到联合主人公的位置。伙伴的存在只是为了服务他们的英雄,赋予其人物成长弧会使其主人公的光彩变得暗淡。就不能叫忠诚了。

解读:如此说来,费盛和乔天涯、李建恒都不能算是伙伴了,因为他们有人物成长弧。也许算是后面讲到的盟友或者其他分类吧。另外,之前我读将进酒的时候,越读到后面,就越觉得主人公的光彩变得暗淡了一点,有些配角非常出彩,甚至我都更喜欢某些配角了,可能原因就是作者赋予配角的人物成长弧太多了吧。

6、伙伴常质疑主人公的动机,并引发冲突和提供情况。

虽然伙伴没有人物成长弧,但他们帮助主人公克服内心冲突。伙伴也给主人公提供明智的反省。作为绝对忠诚的回报,伙伴要求主人公对其坦诚相待。

7、同□□常以自己的喜剧浪漫呼应主人公的爱情。

伙伴的次级爱情总是富有几分喜剧色彩,如果过于严肃就很可能喧兵夺主,弱化主人公之恋的重要性。

边界护卫

(一句话总结:一开始针锋相对,后来加入阵营。)

主人公的求胜之路上必定会充满着意想不到的障碍、挫折、灾难以及跳出来拦路的强大对立人物。

边界护卫的存在迫使主人公在前进之路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主人公聪明地排除困难后,边界护卫则会转变成盟友。

解读:

例如:费盛。费盛本来是不喜沈泽川的,因为本应属于自己的升职机会,却被空降的沈泽川给截胡了,这能有好感吗?但是后来费盛不小心获悉了韩丞的秘密,惹来了杀身之祸,阒都是待不下去了。在阒都围杀案里,费盛抓住机会倒戈,从此成为沈泽川的麾下。

高仲雄。原本在国子监在学第一个要求死谏不放沈泽川出昭罪寺,后来却在茨州成了沈泽川的‘笔’,为沈泽川解决了很多关键的障碍。

余小再。余小再也属于边界护卫,后来海良宜让其送求和信给沈泽川,沈泽川不同意求和,余小再干脆就不回阒都,留下来效命沈泽川了,这也是证明了在他眼里沈泽川更有价值,值得追随。

其他盟友人物

(一句话总结:和主人公不同盟,只是偶尔不得已才一起共事或者拉主人公一把。)

盟友是一些服务于特殊情节目标的人物。出镜时间远小于伙伴和爱恋人物。

正义之战中,主人公很少孤军奋战,这些盟友必须成为主人公的冲突发起者。即使是朋友也会惹是生非,是有效建立戏剧张力的关键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其他盟友人物并不是帮手,也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有时候,某些人被迫才拉主人公一把。

解读:

例如:太后。她是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沈泽川的帮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才迫不得已救他一命,一旦沈泽川和她的目的相悖,可能也会变成对手。

奚鸿轩。一开始的奚鸿轩和沈泽川同盟也仅仅只是二人互相利用罢了。

盟友人物主要的次级类型:

1、对照盟友(例如萧驰野身边的李建恒)

这一角色在故事之初是主人公的朋友或同事,又或是熟人,基本上和主人公同处在一个环境中。一样的工作、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彼此的人生目标大同小异。

通常是同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起初,对照盟友是主人公的镜像,被用来在随后的故事中追踪主人公的成长。当主人公冒险前进、上升、发展和改变时,对照盟友却依旧原地踏步。

对照盟友可以是主人公坦诚倾诉的知己。

最重要的是对照盟友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主人公的巨变。

2、喜剧盟友(例如沈泽川身边的乔天涯)

喜剧盟友对世界抱着的切实态度和曲解观点都使得他们从骨子里散发着喜剧特质。即使一本正经,也会助主人公一臂之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喜剧调剂。

3、帮手——追随者盟友(例如沈泽川身边的姚温玉、高仲雄、费盛、霍凌云)

故事纷繁复杂,除了导师和伙伴以外,主人公还需要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伸出援手。

4、有望成为救星的盟友(例如《将进酒》中的一灯大师)

有望成为救星的盟友信守帮助或拯救身陷险境的主人公的诺言。随后,令人震惊的却是救星遇害。

优秀剧本的重要原则就是主人公必须自救。主人公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不能被救兵解救,或碰巧被某些外部力量或局外人救于危难之际。所以,即使救星之死使读者震惊(他们几乎总是遇难),但读者在心底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难题只有依靠主人公自己解决。

5、助威的盟友(高仲雄应该属于助威盟友)

有时候,主人公需要有人加油鼓励。助威盟友可以提醒主人公和读者,当前所受的苦难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绝非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助威盟友确保主人公在目标之路上不会偏航。

助威盟友作为我们的替身来给主人公摇旗呐喊和送上祝福。

6、身处险境的无辜盟友(例如《将进酒》中被薛修卓抓走的纪纲)

身处险境的无辜盟友作为故事目标,这些遇险者必须被找到或解救。

有时候,身处险境的无辜者的故事可以发展成一个次要情节的故事线。这种次要情节通常只是用来提醒读者身处险境的无辜者的处境是何等凶险,以及主人公救人于危难的时间所剩无几。

解读:在《将进酒》中,纪纲和齐惠连被奚鸿轩抓走(其实幕后主使是薛修卓),沈泽川和奚鸿轩几番心理战,就是为了套出他们的下落,后来疫病案收尾以后沈泽川借查案子之便搜查薛宅,也没找到二人,而这时被薛修卓藏起来的学生也已经转移,就预示着留给沈泽川的时间不多了。

对立人物

故事有时候在次要情节中也需要一些与反派毫无干系的人物和主人公作对。

对立人物的三大常规类型:

1、对手代理人

其情节是主人公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直面幕后主使前击败对手代理。

解读:例如沈泽川离开阒都以后俘虏的韩靳,抓走齐惠连和纪纲的奚鸿轩等等很多。

2、独立的麻烦制造者

所有的作者都要让主人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在某些情节中,意味着多路对手群起攻击主人公,因为反派只能有一个,所以其他各自为营的强大敌人应被视作独立的麻烦制造者。他们既可以是重要的次要情节人物,也可以是龙套。

这些人物提供了另一个竞技场,但不能打压或者盖过积蓄与真正对手决战的情感高潮的故事主线。

即使是处于故事焦点的次级位置,独立的麻烦制造者仍应当有其自己的开始-发展-结束的次要故事结构。

解读:例如过茨州杀掉的雷常鸣、建立茨茶槐商路时灭掉的蔡域,攻下樊州灯州后灭掉的自立为王的翼王,以及后来大小战役中杀掉的阿赤、吉达、哈森……

阿赤、吉达、哈森等人准确来说应该是阿木尔这个反派的代理人,虽然《故事策略》中说最终反派只能有一个,但我觉得阿木尔和薛修卓都是策舟的最终对手啊,因为是双男主,萧驰野将要面临的最终反派是阿木尔,沈泽川面临的最终反派是薛修卓,这两个反派是独立的,有各的自的。薛修卓属于和沈泽川有着同一目的不同手段的反派,水火不容,最终只能成王败寇;阿木尔属于和萧驰野目标对立的反派,萧驰野要想达到目的,必须除掉阿木尔这个障碍。所以将进酒中反派就是有两个啊。

3、反派喽啰(例如韩靳带的追杀策舟的锦衣卫)

因为是助纣为虐,通常大批死去,横尸遍野。可能只有几句台词或者没有台词。

氛围人物

氛围人物仅仅用来构建故事世界真实度,这些背景人物是龙套,通常只有少量台词。他们像道具,通常是中立人物,不偏袒任何人。

解读:例如六耳,只要给钱,可以为所有人所用。

隶属某一类的人物不能在故事中途改变类型来突然服务于不同的情节目的。是伙伴,始终是伙伴,主人公始终是主人公……

如果,爱恋对象突然变为对手代理人,那只能意味着他原本就是对手代理人。只是暂时伪装成爱恋对象的假象。

即使反派人物改变内心动机,仍不意味着他转变了人物类型。

第二节对白之光

对白不能揭示人物的全部——行为可以。只有在被整合进行行为的情感语境时,言语才能传递意图。

每个人物所说的每句台词都应该被看作是说者想从听者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某种尝试。无一例外。

如果在特定的对白段落缺少冲突,总的来说台词无法推动情节发展,或是对白令场面片刻拖沓,再或是语言精彩但不合时宜,都应该毫不留情的删去。

故事创作时应该斟酌的对白列表:

1、对白应该推进发生在当下的戏剧冲突。

其实,每一个场景都必须推高冲突。

场景构思应该做到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各怀目的,并且每一个人都必须试图从他人的对话中马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解读:举例《将进酒》第十四章小蝉中太后和咸德帝的一段对话。

太后:沈氏第八子一心悔改,与沈卫截然不同,是个可堪重用的孩子。(目的:放沈泽川出来)

咸德帝:他身子不好,怕也担不了什么差职,还是待在寺里静养吧。(拒绝)

太后:人都已经出来了,无缘无故再打发回去,难免惹人对此案再生猜疑。岂不是和皇上所求背道而驰?(潜台词:你要是再不放沈泽川出来,我可就要揪着楚王的案子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