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23章 《方言抵抗和诗意栖居》(第2页)

诗歌结尾的"佢哋话,呢个噈喺人生!"采用粤语特有的复数人称代词"佢哋"(他们),在声音政治层面形成与普通话"他们"的差异对峙。这个结尾令人想到北岛《回答》中的"我不相信",但树科通过方言转译,将普世性怀疑转化为地方性反讽。粤语特有的感叹句式"噈喺...!"使这种人生宣言既带着广式幽默,又暗含无奈,这种复杂语调是标准汉语难以精确传递的情感质地。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创作延续了自黄遵宪"我手写我口"以来的方言诗学探索。但不同于明清粤讴的市井趣味,也不同于廖恩焘《嬉笑集》的俚俗风格,《信唔信》将方言提升为存在论层面的言说方式。就像西西在《我城》中用粤语思维重构城市叙事,树科的诗同样实现了"方言作为方法"的创作突破。这种写作策略在全球化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当资本流动不断抹平地域差异时,方言成为守护地方经验的最后堡垒。

诗歌中"日日出门睇风流"的"睇"字值得特别注意。这个粤语常用词比普通话的"看"更具主动性与参与感,它包含着审视、观察乃至评判的多重意味。诗人通过这个动词暗示了方言使用者的主体位置——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现实,而是主动建构生活世界。这种语言姿态与诗人选择粤语写作本身形成互文,共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温柔抵抗。

从声音诗学角度分析,《信唔信》的韵律建立在粤语九声系统之上。如"事/时"、"楼/口/流"等押韵字,在粤语中分属不同的声调类别,形成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音韵织体。这种声调变化造成特殊的音乐性,就像古典诗词中的入声字在现代粤语中得以保存一样,树科的诗歌通过方言音韵实现了古今对话。这种声音政治学实践,与纳鲁达用西班牙语写《二十首情诗》具有相似的文化抵抗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