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77章 东吴武卫校尉徐烈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在江东站稳脚跟,历经孙氏父子三人的不懈努力,其中孙权在位时,东吴对内积极镇抚山越,向外与魏、蜀对峙争雄。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徐烈作为东吴将领,虽在浩瀚史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其奉命平定庐陵山越叛乱的事迹,却成为东吴开发江南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山越,实非一族,乃汉时对居于山区之百越族众统称也。其广布于东吴境内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山越民性犷悍,不臣于朝廷,且具一定之科技水准,能于山间耕垦,亦可自行冶铜铁,造兵器甲胄,战力实不可小觑,乃东吴政权之大患也。孙权自掌政以来,深知山越之患若不除,则江东难以安心发展,更难以于三国纷争中据有优势,故对山越采取持续之军事行动与怀柔之策,徐烈即为参与此漫长过程之重要将领也。
徐烈为武卫校尉时,值孙权统治之期,庐陵(今江西吉安)地区有李桓、路合等领导之山越叛乱。庐陵地处东吴腹心,战略地位重要,山越叛乱若蔓延,必将严重威胁东吴之统治根基。孙权果决任命徐烈率兵前往平乱。
徐烈领命后,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山越人长期生活在山区,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术,而东吴军队多为平原作战的步卒和水军,进入山林作战面临诸多困难。但徐烈并未退缩,他认真筹备,深入研究山越的作战特点和当地地形。他发现山越人虽勇猛,但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指挥,且依赖山林险要地形作为屏障。于是,徐烈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