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从长江源头走起,和友人一起赏读长江足迹
题记 情系长江,恩爱终生。
汽车碾过玉树草原最后一段碎石路时,仪表盘的指针刚过上午九点。车窗外的风裹着唐古拉山的寒气,透过密封的车窗缝隙钻进来,我下意识裹紧冲锋衣,指尖却因按捺不住的期待微微发烫——这是我与明城约定了三年的“长江足迹之旅”,第一站,便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长江正源。
明城把越野车停在沱沱河沿的观景台时,引擎的轰鸣声刚停,远处就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他拉开车门,顺手帮我拎过装着单反相机和保温壶的登山包,指腹轻轻蹭过我被风吹乱的刘海:“穿这么厚还缩成一团,要不要把我这件也披上?”我摇摇头,目光早已被远处的景致勾走——辽阔的草原像一块被阳光晒暖的绿绒毯,一直铺到天际线,两条泛着粼光的溪流在草原上蜿蜒交错,像是大地特意绣在绿毯上的银线,尽头便是隐约可见的姜根迪如冰川,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微光。
“那就是长江的起点?”我指着溪流的方向,声音里藏不住雀跃。明城走到我身边,顺着我的视线望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我的手背:“准确说,是正源。姜根迪如冰川融水汇成的那两条溪,一条叫沱沱河,一条叫当曲,后来交汇成通天河,才算真正开启了长江的旅程。”他顿了顿,忽然笑起来,“你还记得三年前在武汉长江大桥上,你盯着江水说‘想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样子吗?当时你手里还攥着半根没吃完的热干面,酱汁都蹭到嘴角了。”
我脸颊一热,伸手拍了他胳膊一下:“哪有那么狼狈!”话虽这么说,记忆却瞬间回到三年前的春日——那时我们刚确定关系,在武汉户部巷吃完热干面,沿着江滩散步到长江大桥。江风裹着湿润的水汽,吹得人心里发软,我望着脚下滔滔江水向东流,忽然就生出了“追根溯源”的念头。明城当时没多说什么,只是握紧我的手,轻声说“等我们有空,就从源头走起”。没想到,他真的把这句话记了三年,还提前做了攻略,订好了沿途的客栈。
沿着木质栈道往溪流边走时,脚下的草甸松软得像踩在棉花上,每走一步都能听见青草被挤压的细微声响。偶尔有几簇紫色的龙胆花从草丛里探出头,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明城忽然停下脚步,蹲下身,指着一块半埋在土里的青灰色石头:“你看这个,跟去年在崇明岛捡的那块像不像?”
我凑过去一看,果然见石头表面光滑,边缘被水流磨得圆润,只是比去年在长江口捡的那块小了一圈。“当时你还说,想知道那块石头从哪里来,”明城把石头轻轻捧起来,递给我,“现在大概能猜到了——它的起点,或许就在这片草原上,跟着冰川融水,一路流了六千多公里,才到了长江口。”我握紧手里的石头,指尖能感受到石头表面残留的草原温度,忽然觉得奇妙——一块石头的旅程,竟能跨越千山万水,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兜兜转转,终究会相遇。
走到溪流边时,正午的阳光已经暖了许多,风里的寒意渐渐消散,只剩下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我们找了块背风的大石头坐下,明城从背包里拿出保温壶,倒出两杯温热的红枣茶,又打开装着三明治的餐盒:“先垫垫肚子,下午还要去沱沱河大桥和冰川观景台。”我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看着明城小心翼翼地把餐盒里的生菜叶挑出来(他知道我不爱吃生菜),忽然就想起出发前他在厨房忙碌的样子——凌晨五点就起来煎鸡蛋、烤面包,还特意把红枣切成小块煮茶,说“高原上喝这个暖身子”。
“在想什么?”明城见我盯着他发呆,伸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我摇摇头,咬了一口三明治,面包的麦香混着鸡蛋的香气在嘴里散开:“在想,幸好有你陪我来。”明城笑了,伸手揉了揉我的头发,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溪流上:“其实我也想来看一看——看长江最开始的样子,看它从这么细的溪流,变成后来的奔腾大河。就像我们,从刚开始认识,到现在一起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慢慢走。”
溪流的水很清,能清晰地看见水底细小的石子和几尾银白色的小鱼。小鱼大概不怕人,慢悠悠地在石子间穿梭,偶尔摆一下尾巴,搅碎了水面上的云影。明城拿出提前打印好的长江流域地图,铺在腿上,指尖沿着蓝色的线条慢慢划过:“你看,从沱沱河往下,就是通天河,那里的江面会变宽,水流也更稳;再往下是金沙江,要经过虎跳峡,听说那里的水流特别急,两边的山特别高,到时候我们可以去徒步,不过你可得抓紧我的手,别被风吹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