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63章 故乡记忆里的一棵大杨树(第3页)

回到家,看到施工队已经在树下拉了线,爷爷和爸爸正站在树下,眉头紧锁地跟施工队的人说话。我跑过去,一把抱住树干,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大声说:“不能砍这棵树!它陪了我这么多年,是我的朋友!”施工队的叔叔劝我说:“小伙子,修公路是为了村里好,以后大家出门更方便。”我摇着头,不肯松手,说:“再方便也不能砍树,这树比我还大呢!”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脑子里全是大杨树的样子——春天的嫩芽、夏天的阴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第二天一早,我看到村长和施工队的负责人来到家里,他们说,考虑到这棵树对我们家的意义,也考虑到它已经生长了这么多年,决定修改公路的路线,绕开大杨树。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到树下,抱着树干转了好几个圈,还拍了拍树干,像是在跟它分享这个好消息。

如今,我早已离开故乡的老院,成了一名乡土作家和草根诗人,还建起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日复一日做着黄河文化弘扬与发展的事业。我写过很多文字,关于田野、关于村落、关于黄河边的烟火气,可每次提笔,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还是院门口那棵大杨树——是它让我第一次懂得“生长”的力量,第一次看见“希望”的模样,也是它,在我心里种下了对乡土最深的眷恋。

现在每次回故乡,我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坐在大杨树下,仰着头找鸟窝,指尖划过树干上熟悉的纹路,就像握住了童年的时光。奶奶说,我不在家的时候,她还会在树下撒小米,偶尔有小鸟落下啄食,她就会想起我小时候蹲在树下看鸟的模样。

大杨树还像当年那样挺拔,只是树干又粗了一圈,枝叶也更繁茂了。它静静站在院门口,看着我从蹒跚学步的小孩,长成奔波于乡土文化事业的成年人。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写多少文字,讲多少黄河边的故事,这棵大杨树永远是我心底的根——它藏着我的童年,装着我的初心,也支撑着我把乡土的温度、黄河的深情,讲给更多人听。

每次离开故乡,我都会在车窗外多看几眼那棵大杨树,直到它的身影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风掠过树叶的声音,像一句温柔的叮嘱,也像一份沉甸甸的期许,陪着我走向更远的地方,却永远走不出对故乡的牵挂。